天空上的云是怎样形成的?气象站科普知识
云,俗称“云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时白云朵朵,有时乌云密布,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气中悬浮着各式各样的微小尘粒,包括燃烧产生的烟粒、飞溅起的海水细沫蒸发后留在空中的盐粒,以及各种尘埃。尘埃的来源很多:有被风吹起的沙土;有火山喷发、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颗粒及其他宇宙灰尘;还有花粉、细菌、病毒等组成的有机灰尘。可别小看这些尘粒,它们可是产生云和雾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些尘粒中,有的易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但能被水所润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易吸附水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具有促进水汽的凝结作用。因此,在气象学上把这些尘粒称为凝结核。
温度计|
温度表|
风速计|
照度计|
噪音计|
辐照计|
声级计|
温湿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
温湿度仪|
地球上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面土壤、植物所含的水分,在光照、温度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蒸发,变成水汽后进入大气层。水汽随着上升气流升入空中后,温度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在凝结核的作用下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一般情况下,云底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如果云底接触到地面,这时的云便称为雾。因此,云和雾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
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有足够多的凝结核,三是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时所需的足够的冷却。
云的生成、发展和消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气状态的变化,与降水紧密关联,有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作用。 “云是天气的招牌”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