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仪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有机质谱仪在生命科学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a .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示踪剂研究人体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用15N 标记的某些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用13C标记的某些碳水化合物(糖、多肽或淀粉)及用15N 、13C或18O标记的某些药物作为示踪剂,用有机质谱仪来检测代谢过程中含,15N 、13C 和18O 的有机化合物。
为研究肾病病人蛋白质代谢,给肾病患者和正常人注射或口服15N 标记的甘氨酸,然后定时收集尿样,用沉淀法除~去尿样中的蛋白,经三次脱脂后冷冻干燥,干燥后的样品直接作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下图是正常人服未标记的甘氨酸和服15N 标记的甘氨酸后尿样的EI-MS 谱图。选择谱图中尿素的分子离子峰(m / e 60)及其同位素峰(m / e 61)进行测定。比较服用15N 标记甘氨酸后尿样中m / e 61 与m / e 60 峰的强度比(离子强度比)与服用未标记甘氨酸后尿样中m/e 61 与m/e 60 峰的强度比(离子强度比),可以测定尿样中15N 含量,此15N 含量表示了尿素氮的生成率,是观察蛋白质代谢状态的一个可靠指标,并以此来研究肾病患者的蛋白质代谢情况。与此同时,用此法研究了用黄芪和当归治疗肾病患者的蛋白质代谢情况,为探讨黄芪和当归治疗肾病的机理提供线索。
口服13C 标记的葡萄糖,然后用有机质谱仪测定4 小时内呼出气中的13CO2含量可判断糖尿病的轻重。口服13C-U-半乳糖制剂,然后测定并给出13CO2呼出曲线可以诊断早期肝硬化。
b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测定
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AB-MS)是最早用于分析测定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技术,Barker 等人于80 年代初提出了用快原子轰击电离源分析多肤中氨基酸序列。陈耀祖也曾用快原子轰击碰撞活化质谱法分析糖甙结构获得成功。但FAB-MS 对分子量达数万至数十万的生物大分子则无能为力。1958 年德国F . Hillenkamp 、美国J . Fenn 分别发表了用基体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法( MALD-MS)和电喷雾离子源四极质谱(ESI-MS)分析大分子蛋白质的报告,实现了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重大突破。这两种质谱法都能对分子量高达几十万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快速(几分钟一个样品)、精确(士0.1 %)和高灵敏度(10-15mol)的测定。
下图是胰岛素混合物的基体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TOF-MS)谱图。底物为二经基苯甲酸,图中a 为胰岛素,b 为肌红蛋白,c 为细胞色素。
下图为小牛血清白蛋白的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谱图。图(a)为小牛血清白蛋白在电喷雾电离时形成的一系列多电荷离子质谱图,电荷数为30~60 ;图(b)为通过计算机重叠合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小牛血清白蛋白质谱图。由此得到小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430.0~66709.0。
下图图15是一些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的锎-252 等离子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252Cf ? PD-TOF-MS)谱图。其中(a)是牛胰岛素,分子量为5733 ;(b)为核糖核酸酶,分子量为13687 ;(c)为α-干扰素,分子量为19273。
c .药物结构鉴定及药物代谢研究
在药物结构鉴定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软”电离技术,得到被鉴定药物的分子离子峰(或准分子离子峰),从而得到该药物的分子量信息。作高分辨质谱,可以得到被鉴定药物的元素组成-分子式。再结合质谱中的碎片离子和IR 、NMR 、UV 等提供的结构信息,就可以推断该药物的结构。如刘运爱等用EI 电离、正离子FAB 和负离子FAB 等质谱技术研究并给出了五种甘草次酸衍生物的结构。
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分析中,广泛使用了色谱-质谱联用仪。Gadzinowicz , B.J .等编著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药物和代谢产物》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止痛剂、局麻剂、抗菌素及治疗心血管病,抗高血压、低血糖和治疗甲状腺病所用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质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