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分析仪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定时分析仪基础知识

大多数逻辑分析仪是两种分析仪组合在一起的仪器:第一部分是定时分析仪,第二部分是状态分析仪
  定时分析仪比较适合处理多条线路的总线结构或应用,它还能够触发多条线路中的码型或毛刺。
  定时分析仪显示信息的方式在整体上与示波器相同,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电压幅度。由于这两种仪器上的波形都与时间相关,因此可以说其显示画面都位于时域中电容表| 电力分析仪| 谐波分析仪| 发生器| 多用表| 验电笔| 示波表| 电流表| 钩表| 测试器| 电力计| 电力测量仪| 光度计| 电压计| 电流计| 。

选择正确的采样方式

  定时分析仪与数字示波器类似,都是1位的垂直分辨率。1位的分辨率只允许显示两种状态,即高或低。它只关注用户自定义的电压门限。如果在采 样时信号高于门限,那么分析仪将显示为高或1。如果在采样时信号低于门限,那么分析仪将显示为低或0。从这些样点中,将生成由1和0组成的列表,这表示输 入波形的1位图片。这个列表存储在存储器中,还用来重建输入波形的1位图片,如图1所示。
 
 
图1  定时分析议样点

  一般来说,定时分析仪会使一切变方,这似乎限制了其用途。如果需要同时检验多条线路或数百条线路中的定时关系,那么应使用定时分析仪

跳变采样

  在具有数据突发的输入线路上捕获数据时,如图2所示,必须把采样率调节到高分辨率(如4ns),以便在开始时捕获快速脉冲。这意味着4K(4096个样点)存储器的定时分析仪会在16.4μs后停止采集数据,工程师将不能捕获第二个数据突发。
 
 
图2  以高分辨率采样

  在典型的调试工作中,将在长时间内对数据采样,并存储数据,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没有信号活动。这会用尽逻辑分析仪的存储器,但不能提供进一步信息。如果已经知道什么时候发生跳变及跳变是正还是负,那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信息构成了跳变定时的依据,可以有效利用存储器。
  为实现跳变定时,可以在定时分析仪输入上与计数器一起使用“跳变检测器”。定时分析仪现在只存储跳变前的样点,即从最后一个跳变起经过的时间。这种方法每个跳变只允许使用两个存储位置,如果输入上没有活动,那么不占用存储器。

  在我们的实例中,根据每个突发存在的脉冲数量,可以捕获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脉冲。同时,我们可以把定时分辨率保持在高达4ns(图3)。
 
 
图3  使用跳变检测器采样

毛刺捕获

  毛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它会在最不适合的时间显示最具灾难性的结果。定时分析仪对进入数据采样、追踪样点之间发生的任何跳变,可以随时识别毛刺。在分析仪中,毛刺定义为样点之间越过逻辑门限一次以上的任何跳变。为识别毛刺,系统会“告诉”分析仪追踪所有多个跳变,把它们显示为毛刺。
  显示毛刺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同时它也有助于触发毛刺,显示毛刺前发生的数据。这可以帮助确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毛刺。通过这一功能,分析仪还可以只在希望时,也就是毛刺发生时捕获数据。
  例如,由于其中一条线路上出现毛刺,而导致某个系统周期性瘫痪。由于发生频次不高,存储所有时间的数据(假设有足够的存储能力)会产生数量惊人的、需要分类的信息。另一种方案是使用没有毛刺触发功能的分析仪,把分析仪放在系统前面,按运行按钮,一直等到毛刺出现。

触发定时分析仪

  
逻辑分析仪连续捕获数据,在找到追踪点之后停止采集。因此,逻辑分析仪可以显示追踪点之前的信息(这称为负时间)以及追踪点后面的信息。

码型触发

  在定时分析仪上设置追踪指标与在示波器上设置触发电平和跳变沿有很大区别。许多分析仪触发输入线中由高和低组成的码型。为使某些用户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大多数分析仪上的触发点可以使用二进制(10)、十六进制、十进制、ASCII或小数设置。在考察宽4位、8位、16位、24位或32位的 总线时,特别适合使用十六进制设置触发点。可以想象,使用二进制设置24位总线的指标会非常麻烦。

边沿触发

  
在调节示波器上的触发电平旋钮时,可以视之为设置电压比较器的电平,告诉示波器在输入电压越过该电平时触发采集。定时分析仪的工作方式与边沿触发基本相同,但触发电平预置成逻辑门限。尽管许多逻辑设备与电平相关,但这些设备的时钟信号和控制信号通常对边沿敏感。通过边沿触发,用户可以在设备 输入时钟时开始捕获数据。在时钟边沿(上升或下降)发生时,分析仪可以捕获数据,捕捉位移寄存器的所有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延迟追踪点,考虑通过位移寄存器传播时的时延。
发布人:2010/11/3 10:30:001098 发布时间:2010/11/3 10:30: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0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