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渔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渔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渔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体、沉积物及生态环境监测3部分,它可测定营 养盐、叶绿素a、硫化物、氰化物和油类等多个指标,在渔业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各类分析方法中应用较广且易 于普及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测定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应用广泛.而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仪器成本相对较 低,成为大部分分析实验室的基本常备仪器。国产分光光度 计主要有721、751及722型等。由于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和 污染成分的含量一般都是极低的.对这些组分的分析属于微 量分析和痕量分析,目前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应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测定渔业养殖环境中的无机氮(硝 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 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 盐、硫化物、油类、挥发性酚 及叶绿素a等多个指标,是 水质分析实验室不可缺少的 强有力的重要监测工具。PH计| 酸碱计| 糖度计| 盐度计| 酸碱度计| 电导计| 水分测定仪|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密度计| 热流计| 浓度计| 折射仪| 采样仪| 本 文主要介绍在渔业环境监测 中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对重要常见指标的分析。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水体监测上的应用
1.1 营养盐 此控制并监测虾塘氨氮浓度是防治虾病的一项重要内容嘲。 硅在养殖上与氮磷合称为“3大营养盐”.是硅藻必需的 营养元素,而硅藻又是水生生物的天然活饵料,由于水体中 大部分的活性硅酸盐均能被硅藻吸收并利用,所以它可作为 水体中有效硅含量的定量指标。 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 116o7—89)及《海洋监测规范 海水分析》(GB 17378.4—1998)要求,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 定水体中多种形态的氮磷营养盐及活性硅酸盐(见表1)。 表1 养殖水体氮磷营养盐及活性硅酸盐指标的监测方法及其国家标准 }注:此规程由国家海洋局2002年4月发布。 水质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富集,某些 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 程【l】。当水质呈富营养状态时,水面藻类密度加大.水体透明 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温升高。这时鱼虾等养殖品种就容 易发病,甚至死亡。 氮和磷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水体富营 养化评价和预测的重要指标。例如,当赤潮发生时,磷酸态的 磷被爆发的赤潮藻类大量吸收,水体会出现暂时低磷现象。 这种现象可作为赤潮预报的重要依据。又如,当虾塘养殖水 中非离子态氨(毒氨)浓度超过0.Olmg/L时嘲,中国对虾体内 与抗病力有关的酶活力下降,导致对虾的发病机率增加,因
1.2 硫化物、氰化物及油类等污染指标
1.2.1 硫化物、氰化物及油类等污染指标对渔业环境的危害
(1)硫化物。水体中的硫化物主要来自底质中的大量有 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硫酸还原菌大量繁殖,会把水中和底质 中的硫酸盐还原或含硫有机物分解成硫化氢。硫化氢毒性很 大,它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硫血红蛋白.降低生物体血 液携氧能力,同时硫化氢对鱼鳃也具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会 引起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而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浓 度受pH影响较大,当水体呈酸性时硫化氢浓度则较高。因 此。在水质评价中硫化氢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
(2)油类。水体受油类污染后,除自身分解需消耗大量溶 解氧外.油膜覆盖水面还会隔绝水面与空气进行交换,导致 生物体因水体缺氧致死。而且大量油污附于鱼鳃、体表和鳍 条上会影响鱼体的呼吸和运动,也会引起鳃部发炎和呼吸障 碍死亡。水生生物尤其是鱼贝类等吸收或吸附油类还会产生 “油臭”,对水生生态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油污染在水质 评价中被作为主要指标之一。
(3)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一种细胞原浆质毒物,低 浓度能使蛋白变性,影响鱼类洄游繁殖;高浓度能使蛋白沉 淀,可引起鱼类死亡,对于各种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而且 酚的水溶液易被皮肤吸收,对水生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 激和破坏作用,会造成鱼肝、肾损害,对鱼的表皮和黏膜也具 有腐蚀作用,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氰化物与氟化物。氰化物是一类具有剧毒的化合物, 其毒性主要是由于其水解生成的氰化氢分子造成的。它对水 生生物有很大毒性,对鱼类有剧毒。氟化物可抑制多种酶.氟 化物中的氟化氢溶于水形成氢氟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 性。它可与水中某些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氟盐,不能被鱼鳃吸 收而沉积于鳃部,造成溃烂。
1.2.2 硫化物、氰化物及油类等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 依据《渔业水质标准》及《海洋监测规范海水分析》要求, 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水体中的硫化物、氰化物等污 染指标(见表2)。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沉积物监测上的应用 水体底部表层沉积物质也就是底质.它能较清晰地反映 出水体污染的现状和历史过程。有些污染物在水中浓度很 低,不易检出,由于它们能被水中悬浮物吸附而沉入底泥,得 到富集后浓度会有所提高。因此,底质对于评价水体污染的 程度和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有着重要意义,是渔业环境监测 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沉积物监测上的应用主要在分 析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硫化物和油类等4个指标。依据 《渔业水质标准》及《海洋监测规范沉积物分析》(GB 17378.5—1998)要求,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的 硫化物(GB 17378.5—1998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和油类(GB 17378.5—1998正己烷紫外分光光度法)。沉积物中总氮和总 磷的监测方法则参照《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中的附 录D和附录E。分别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和Livingstone— boykin法。

3 生态环境监测上的应用一叶绿素a的测定 测定水体中浮游植物总量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应用分 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索(通常测叶绿素a)。由于叶绿素a在一 切浮游藻类里大约占有机物干重的1~2%c4],因此,它是估算 藻类生物量的一个良好指标。通过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可 掌握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情况。在环境监测中,可将叶绿素a 含量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洛伦森Lorenzen)的单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 素a,此方法的操作规程可分为5步骤:采样一抽滤一提 取一离心一光密度测定啊。该方法具有测定快速、操作简便等 特点。海水中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则参照《海洋监测规范近 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 17378.7—1998),也是采用 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水质分析实验室即使在没有条件研究浮游藻类生物量 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通过测定叶 绿素a,间接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由于叶绿素a可以 表征浮游藻类生物量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叶绿素a乘以 一个系数与植物总生物量相关,同时.也可以作为与光合作 用速率测量有关的同化作用的指标[63。因此,采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叶绿素a操作快速简便,在水质分析实验室易于普及。

4 结语 表2 养殖水体中硫化物 氰化物等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及其国家标准 项甚 , 监铡. 方 法 执行标一准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渔业环境中 主要应用于监测水体、沉积物及生态环境等3 部分,它除了可以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外,还可应 用于某些金属离子的检测,如锌、铅、镉、砷及 汞等。因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成为渔业环境 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手段之一,在渔业环 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 如样品含干扰物,应作适当的前处理,以清除对测定的影响。 同时,还应注意试剂及实验用水的纯度、显色剂的用量、溶液 的酸度、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等。

发布人:2010/10/22 9:18:001286 发布时间:2010/10/22 9:18: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2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