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纺织设备检修制度的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对纺织设备检修制度的分析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的设备磨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设备检修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有形磨损;无形磨损;设备检修;更新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工 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也提高到了一定的 档次和水平,国家对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目标是保 值和增值,工业领域的生产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如何 保值增值,如何以较少的投资来获取较高的收益, 设备的检修具有重大意义.

1 纺织设备检修制度问题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突飞猛进,使得设 备的无形磨损速度已呈现出超过有形磨损速度的 趋势,尤其是新的制造加工和状态检测技术的成熟 应用周期愈来愈短,各种新的磨损材料、润滑材料 的出现,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冶金技术和加 工精度的提高、粗糙度的降低,设备的有形磨损速 度越来越慢,设备的经济寿命不断缩短.我们沿用 的如纺织设备维修制度仍然是一年一小平(维修), 三年一大平,而新设备却正在朝着先进的高精度、 高自动化、高效率的“无维修设计”的方向发展.过 去那种“小坏小修、大坏大修、不坏不修”的维修方 法给企业生产带来了沉痛的教训,近年来虽有所改 观,但仍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进一步科学 确定设备的检修. 设备检修是为了保持和恢复或部分恢复设备 的生产能力,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充分发 挥设备效能,延长其有效使用寿命. 过去对设备的检修,无论是大修还是中修或小 修,比较注重的是设备技术性能的恢复,即以恢复 设备的有形磨损为主,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 展,设备的无形磨损已占居设备磨损的主要地位 (见图1). 磨 损 速 度 。奎 进步及经济发展 图1 磨损趋势图

2 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维修存在的误区和目前工业企业的 生产实际,应对设备检修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 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生产需要.神马实业股份有 限公司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除了认真做好设备的平时保养和小修,还结合技术 改造,逐步把设备大修周期从一年延长到一年半, 简化了大修工作,提高了大修效率.设备大修周期 的延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风速计| 照度计| 噪音计| 辐照计| 声级计| 温湿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 温湿度仪| 红外线温度计

(1)依据目前的实际,大多企业尤其是较老的企 业基本上是新旧设备混用,部分老设备缺陷愈加明 显,甚至新增设备由于选型原因或设计、制造技术限 制也存在缺陷,企业还必须通过检修来维持较低成 本的再生产活动,即通过较低投入的设备日常保养 和小修,防止设备疲劳运转或带病运行,来有效减缓 设备的有形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

(2)中修过程中注重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以 有效补偿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设备的有形磨损无法避免,当磨损达到一定程 度时,其破坏性作用急速加剧,保养和小修已不能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性能和精度,此时可考虑在中 修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与修理相结合,以较 少的投入来获得较高或较新的设备性能和精度,从 而一定程度上达到缓解设备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延长设备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的目的(见图2). 图2 设备磨损形势及补偿方式关系图

(3)延长设备大修周期,加大设备的“报 废——更新”力度. 例如,计算机芯片的更新速度每l8个月就会 提升到一个新的数量级,而原有的计算机经济性就 会迅速降低,这是设备的无形磨损速度远远高于有 形磨损的典型事例,其他设备的情形与此类似.现 在已有专家从经济性上进行论证,提出废除大修制 度的观点.就我国实际而言,尤其是我们所处的化 纤化工企业,因其生产的封闭性、连续性和危险性, 部分小修、中修工作无法完成,这就只能依靠大修 来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而大修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隐藏着能源、原辅材料大 量消耗的问题,易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应从 客观上合理、经济地确定设备大修周期.①通过精 心的保养和设备小修、中修,减缓设备有形磨损,为 延长设备的大修周期提供有效保障,提高企业经济 效益.②设备的选型要具有前瞻性,通过论证要切 实保证所选设备技术上先进、工艺上适用、经济上 合理,保证设备的无形磨损短期内尽可能减小.③ 加速设备更新,争取设备处于同行先进水平,有效 平衡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速度,促使提高劳 动生产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凸显行业竞争优势.

3 结语 我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特大 型化纤化工企业集团.笔者对本企业检修形势的分 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设 备检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检修办法来 间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创造更好的企业效益.

发布人:2010/8/30 9:53:001465 发布时间:2010/8/30 9:53: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4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