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酸度计测定稻谷脂肪酸值的方法探讨
摘要:针对稻谷脂肪酸值测定过程中手工操作为主,终点判定时个人误差大、重现性差的问题,采用酸度计对稻谷脂肪酸值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相对偏差较小,重复性、准确性较好。 关键词:稻谷;脂肪酸值;酸度计;酚酞;变色范围 中图分类号:TS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7)07—0007—02 稻谷脂肪酸值是判定储存稻谷质量品质的重要指标。 “国粮发[2004]43号《关于印发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 则的通知》”中规定了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但在实际 的检测工作中发现,由于稻谷本身的特性,稻谷试样的提取 液中加入蒸馏水后,形成一种乳白色的胶体溶液,在滴定终 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较难判断。当看到溶液颜色有明显 变化时,特别是变化到判定规则描述的“滴定至微红色,30 S 不消褪为止”时,早已过了滴定终点。若此时读数,则会产生 较大的终点判断误差,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误差。而用酸度 计根据滴定至等当点时pH值突跃来确定终点比用指示剂颜 色变化来判定终点具有较好的测定重复性、准确性 J,解决 了终点判定的问题。水分测定仪|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密度计| 热流计| 浓度计| 折射仪| 采样仪|
1 原理 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稻谷中的脂肪酸,以pH玻璃 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酸度计指示 溶液的pH值,以标准氢氧化钾一95% 乙醇标准溶液滴定试 液,pH8.0为终点,根据氢氧化钾溶液的用量计算试样的脂 肪酸值。
2 试剂 无水乙醇,AR;不含CO 的蒸馏水:将蒸馏水烧沸,加盖 冷却;氢氧化钾一95% 乙醇(中性)标准滴定溶液: 0.010 21 mol/L;pH4.00标准缓冲溶液(20%);pH6.88标准 缓冲溶液(2o~c)。
3 仪器与设备 JJ一200型电子天平;HY一4A数显调速多用振荡器; CLS.JLG一1型砻谷机;FSJ—I型粮食试验粉碎机;PHS一25 型酸度计;79—3型磁力搅拌器;具塞磨口锥形瓶:250 ml;移 液管:50.0 ml、25.0 ml;微量滴定管:5 ml,最小刻度为 0.02 mol/L;烧杯:150 ml;量筒:50 ml;比色管:50 ml;玻璃短 颈漏斗;中速定性滤纸。
4 酸度计的校准 按照酸度计的使用说明,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酸度计, 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以备用;每次测定完毕后,将电极及磁力 搅拌子用滤纸吸干以备用。
5 样品制备与处理 取混合均匀样品,用实验砻谷机脱壳。取混合均匀的糙 米约80 g,用试验粉碎机粉碎,粉碎样品充分混合后装入磨 口瓶中备用。 称取制备试样10 g(精确到0.001 g),于250 ml具塞磨 口瓶中,并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0.0 ml无水乙醇,置往返式振 荡器上振摇10 min,振荡频率为100~./min;静置1~2 min, 在玻璃漏斗中放人折叠式滤纸过滤,并加盖滤纸;弃去最初 几滴滤液,收集滤液25 rrIl以上。
6 测定 精确移取25.0 ml滤液于150 ml烧杯中,加50 ml不含 CO 的蒸馏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钾一95% 乙醇(中 性)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0,记下耗用的氢氧化 钾一95% 乙醇溶液体积。空白试验以25.0 ml无水乙醇代替 上述样品滤液进行试验,并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钾一95% 乙醇 溶液体积。
7 结果与讨论 采用本方法与《关于印发稻谷和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的通知》附录A中的方法对韶关市直属粮食储备库收购的 2005年早籼稻进行检测,每份试样取2个平行样进行测定, 以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试验数据见表1、表2。 表1 采用酸度计平行测定稻谷脂肪酸值 mg K0H/100 g 项目 —1———2————3——型 4 室 墼 5———6———7———8一平l 均值L£L 14.2 14.4 14.8 15.1 14.6 15.0 15.2 14.9 14.8 0.6 0.4 0 0.3 0.2 0.2 0.4 0.1 2.2 测定结果 绝对偏差 表2 采用国粮发[2004]43号附录A中方法 测定稻谷脂肪酸值 mg KOH/100 g 项目 — 警— 丁 绝对偏差0.5 0.3 0.2 0.1 0.2 0.3 0.7 0.6 平均值 14.9 2.9 y=0.891 5x+71.378 R =0.737 3 y-0.8,51 7x~46.423 R =0.534.9 0 100 2()0 300 4I 500 PPO活性/A(min.g)一’ 一方法二与方法三的相关性 I I-方法二与方法一的相关性 图4 三种方法所测小麦PPO活性的相关分析 6oo 竺500 g 400 ≤ 300 薹zo0 2 o0 0 150 250 350 450 PPO活性/A(min.g)~’ 图5 方法三3次重复间的相关性 PPO活性/A(min·g) 司红起等: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2007年靠7期 图6 方法三与方法二的相关分析 ’ f 其粗酶液浓度太低和底物浓度较高也是造成所测吸光度值 低的原因。若用全麦粉计算粗酶液的浓度,则方法一中粗酶 液浓度为0.5÷5÷[1+(1+2)÷0.25]=0.008 g/ml,方法 二和方法三中粗酶液浓度为0.3÷7.5:0.04 g/ml,后者为 前者的5倍。方法一中底物浓度为0.1÷(1+2+0.25)= 0.03 mol/L,方法二和方法三底物浓度为0.O1 mol/L。底物 浓度与粗酶液浓度的比值,方法一是方法二和方法三的 15倍。方法二和方法三所测的小麦PPO活性品种间差异极 显著,且重复性好,误差小。方法二中所用的底物L-DOPA 难溶于水,且试剂昂贵;方法三中所用的底物邻苯二酚易溶 于水,且试剂价格远低于L-DOPA;方法三与方法二所测的小 麦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所以方法三是一种成本较低 的小麦PPO活性批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