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专利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有力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电力系统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近几年来,随着电力高新科技项目的不断发展,如何切实实现对电力科技创新项目的保护,日益成为较为关注的题目,尤其是基层电力部分,更应注重加强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由于,只有加大电力科技创新专利保护,才能不断进步各项目技术创新能力,确保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用专利制度解决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基层专业技术职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两改一同价”以来,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无人值班变电站开始普及,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从简单的变电站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治理,固然新设备、新技术已是成型的产品、技术,但由于各地自然及基础状况的差异,就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我们的基层技术职员面对这些题目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陷进熟悉的误区,把科技创新限定在对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进上,以为仅凭自己的技术气力不可能实现科技含量如此高的研发,不能结合自身岗位的特点进手,切合实际地进行一些实用性强、技术含量较低、易研发的创新项目。每年在面对上级科技治理部分下达的科技项目申报时不知如何下手,往往应付了事。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这个被动的现状,我们就有必要对专利制度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熟悉。糖度计| 盐度计| 酸碱度计| 电导计| 水分测定仪|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密度计
什么是专利?其目的何在?专利一词是从英语Patent翻译而来的,其原意是指盖有国玺印鉴、不必拆封就可以打开阅读的一种文件,后来引申成对发明创造授予的垄断权,并被赋予了法律意义。不丢脸出,专利就是国家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保护发明人、设计人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种独占的、可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而专利首要目的就是通过保证发明人为其发明活动获得一定数目的回报,来刺激发明研究,从而鼓励发明创造。
我国《专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法实施细则》具体地对这三类专利进行了定义: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外形、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外形、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产业应用的新设计。在了解了专利的保护内容和范围后,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并非只针对发明专利的开发研制,还包括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它们对设计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主要是针对一些产品外形、构造改进和创新及产品外观的设计。所以说,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些小零部件的外形、构造的小创新也是受专利制度保护的。在基层单位技术气力薄弱的情况下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特点积极开发一些小发明、新工艺,只要其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并符合专利法相关规定就会受到专利制度的保护。技术职员缺乏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的主动性。目前有些基层单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奖励制度并不完善,干与不干一个样,成果大小一个样,而且对成果的鉴定也没形成专业的标准,很轻易造成一些有能力的专业技术职员的情绪抵触。只有彻底解决这个题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我国《专利法》第16条、第17条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公道的报酬;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到76条又具体说明了具体的奖励办法,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2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500元;由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建议被其所属单位采纳而完成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从优发给奖金;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实施该项专利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由此可见,专利制度的引进将会大大进步专业技术职员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一改有些基层单位年复一年无科技创新的局面。依法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专利权不受侵犯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开展科技创新,需要投进大量资金、人力和设备,只有申请专利保护,才能使自己辛劳研发的劳动成果不被他人轻易窃取,收回投进,进步经济效益。目前一些基层电力企业对科技创新保护重视度不高,没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忽略了科技创新项目成功申请专利后会给来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而有些企业自己辛劳研发的成果由于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以致被其它单位轻易窃取并申请了专利,反被诉侵权。
《专利法》第11条、第12条对此进行了规定,发明创造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答应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专利制度从法律上确定了获得专利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商品、是财产的地位,其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相关权利,同其它有形财产一样。专利权人的无形财产权一样不容侵犯。这就意味着,对于一项拥有专利权的技术成果,我们可以像拥有自己的手机电视一样,享有相应的权利。
《专利法》具体规定了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法律责任。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下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由此引起纠纷的,可由当事人采取协商解决,可请求治理专利工作的部分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专利治理部分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专利治理部分责令改正并予公告,同时处以罚款。在进行科技创新时留意利用好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以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产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与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产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号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的总称。专利是人类聪明的结晶,专利文献是这种结晶的宝库。利用专利文献可以在制定科研计划以及确定科研课题时,帮助我们往伪存真,明确研究方向,进步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查阅专利文献还可以开阔思路、激发灵感,在别人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发明创造。电力行业中,很多尖端科技被广泛应用,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职员不可能,也无法把握如此庞杂而又精尖的技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了解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技术,才能熟练地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更好地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中,应首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目的就是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对于已有专利在先的技术应当避开,并防止科研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实践证实,在创新研究、开发的过程中,用好专利文献,可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这是一条捷径。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起了收躲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0万份文献的专利文献馆,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等待着我们的专业技术职员往挖掘、往利用。因此,各基层电力企业,都应当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或专业,建立起自己的专利文献数据库,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使专业技术职员能够随时检索到所需要的技术信息,抢占本领域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发布人:2012/5/31 10:58:00724 发布时间:2012/5/31 10:58:00 此新闻已被浏览:7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