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经纬仪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测量手段日新月异,对于靶场的光电经 纬仪,从系统的复杂性、故障率等特性方面考虑传统通信方式已无法满足要 求。现场总线作为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开放的多站串行通信总线,以其高速 率和高可靠性,使实时控制变得非常容易实现,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热点。 本文重点分析了控制器局域网(CAN)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 线的光电经纬仪内部通信系统实现方案。 电力分析仪| 谐波分析仪| 发生器| 多用表| 验电笔| 示波表| 电流表| 钩表| 测试器| 电力计| 电力测量仪| 光度计| 电压计| 电流计
1、引言 在靶场试验的测控系统中,光电经纬仪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光电经纬仪是一种用于空间移动目标跟踪定位成像的高精度光 电探测仪器。因其具有实时、高精度、动态跟踪和能够实现图像再现 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实验、天文观测等科研和军 事领域。光电经纬仪各分系统的输出数据结构不同,通信方式主要 有RS232,RS422/485,并口等。这几种通信方式存在较多的先天 性缺陷:通信速率低、传输距离短、线路利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容 错性差、不易扩展、难以维修和测试。 随着光电跟踪探测技术迅速发展,对目标的测量技术要求不断 提高,传统的通讯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寻 找一种在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均能满足经纬仪要求的通信方式来 统一设备内部的通信。经过对各种数据通信方式的比较,发现现场 总线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 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 线。它是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讯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将使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系统安装费用少并且易 于维护;现场总线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各种现场总 线侧重面不同,各有相应的应用领域,目前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的现 象。目前比较流行的现场总线主要有:FF(Foundation FieldBus,基 金会现场总线),PR0FIBUS(Process FieldBus,过程现场总线), LonWorks(Local Operating Network,局部操作网),HART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 器数据通路),CAN(Contro¨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在 对各种现场总线的综合比较中发现,CAN总线具有突出、优异的性 能。本文不对其它总线作具体介绍,只详细介绍CAN总线。
3、CAN总线
3.1CAN总线简介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 器局域网)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 通信率高、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连接方便和性价比高等特点。CAN 协议最大的特点就是废除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 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 理论上不受限制,还可以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 一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非常有用。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 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扩展到了机械工业、纺 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机械、家用电器及传感 器等领域。
3.2CAN总线的技术特点CAN总线构建的通信系统具有很多 优秀的特性:CAN网络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设计,网络上任一节点均 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保证了基于CAN 总线可以构成多主结构或冗余结构的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故障隔 离能力,CAN总线接口电路通过2个输出端(CANH,CANL)与物理 总线相连。在任意时刻,CANH端的电平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 而CANL端的电平则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从而使得即使多个 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也不会出现总线“短路”的情况。CAN具 132 有良好的传输防错设计,CAN采用短帧结构,数据传输的时间短、受 干扰的几率低,且CAN的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 施。CAN总线的通信距离远,速率高。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 OKm (速率在5Kb/S以下),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 Mb/s(通信距离最长为 40m)。CAN的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选择灵活、结 构简单、器件容易购置、每个节点的价格较低,而且开发技术容易掌 握,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单片机开发工具,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从以上可以看出应用CAN总线能够很好地解决光电经纬仪内部通 信的问题。
4、基于CAN 总线的光电经纬仪通信方案
4.1基于传统通信方式的光电经纬仪结构 在传统的控制领 域,集中控制系统占据主流地位,它具有系统实时性强、扩展方便、 稳定性高等优点;但它的缺点在于:集中控制系统将带来大量复杂 的接线工作,使现场维护以及故障诊断变得极为困难。经纬仪对目 标进行跟踪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和交换的数据主要有:被跟踪目标 的位置信息、目标位置与视场中心偏差值、引导信息、当前设备位置 信息、图像信息、时间信息、伺服控制位置信息、伺服控制速度信息 等。分系统在采集数据、主机交换数据的同时还要获得其他分系统 的数据。可见主控微机要负担大量的数据计算和交换任务,控制功 能不能分散,导致任务风险集中于主机,一旦主机出现问题将导致 整台设备瘫痪。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不仅使得接口结构复杂,大量的 电缆也增加了设备内部的电磁辐射和干扰,设备的体积庞大,布线 的难度高。
4.2基于CAN总线的光电经纬仪通信方案 基于CAN总线的 光电经纬仪结构使用单一的串行总线结构代替了多种通信方式的 并行结构。主控微机所需信息可以从CAN总线上取得,分系统通过 总线与主机交换数据的同时还可以从总线上直接获取其他分系统 的数据,提高了总线利用率、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还减轻了主机的压 力、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现场总线将所有的信号点通过一根 通信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使得整个系统的接线变得更加简洁、方便。 现场总线往往可以同时使用总线电缆、光纤、红外技术及无线技术。 可以根据现场需要选择不同的传输媒介:距离较短,没有特殊要求 的场合选择普通总线电缆:距离较远不易布线的场合还可以选择无 线通信。这些都是传统的集中控制所无法实现的。 很多人认为总线控制对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不信任。其 实,总线电缆在抗损坏、抗干扰能力强方面都大大优于以往所选用 的普通信号线缆,故障的发生率低,从大的方面上来讲系统的稳定 性要优于传统的集中控制方式。目前总线控制中常选择智能分散技 术或分层、分支技术。当我们需要在现场处理一些过程数据,同时又 不希望整个系统的其它部分对此处造成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智 能分散控制器用于此处,在现场对数据处理后再将一些系统控制器 需要的数据上传。
5、结语 随着计算机、控制器、通信和CRT显示器技术的发展,现场总 线技术在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 的应用为光电跟踪探测设备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使系统结构 趋于简单明了,数据传输将具有突出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跟踪探测 精度随之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注 意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