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能源及其价格分析
1、水力发电
我国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躲量及可开发水能资源量居世界首位,但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60%以上。
华东地区尚未开发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浙南的瓯江和飞云江水系,可开发容量仅360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发生器| 多用表| 验电笔| 示波表| 电流表| 钩表| 测试器| 电力计| 电力测量仪| 光度计| 电压计| 电流计|
福建省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但开发潜力已相当有限,1995年全省水电装机容量403万千瓦,占资源量的37.5%,预计到本世纪末开发的水电装机将占全省资源的50%,受资源和开发条件约束,今后15年福建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只有270万千瓦左右。
广东省境内水电理论蕴躲量1073万千瓦,到1995年底已经开发403万千瓦,占37.6%。尚未开发或预备建设的大部分为中小型水电,对未来广东省电力供给而言,所起的作用较低。
2、煤炭发电
1994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10438.64亿吨,其中北美洲占24%、前苏联及东欧占30.2%、亚洲及澳洲占29.9%,我国约占11%左右。
从储采比的分析来看,北美洲、西欧及前苏联和东欧其指标均在200~300之间,而我国所在的亚洲及澳洲仅为169,其中我国仅为92.4。
按照目前世界煤炭均匀消费能力计算,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开采年限约为230年左右,其中我国约为90年。
1994年底世界煤炭贸易总额409.7Mt,其中出口国中,北美占23.5%、前苏联及东欧占10.7%、亚洲(中国及印尼)及澳洲占44%,我国约占6%左右。进口国中,亚洲占48.6%、西欧占22.7%。
我国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60%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目前这三个省区尚未利用的保有储量占其保有总储量的88%以上。东南沿海地区的累计探明储量占全国的3.33%,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12%,其中精查储量占4.51%。1995年我国原煤产量12.93亿吨,按国家计委计划方案,2000年原煤产量14.5亿吨,2010年为18~18.5亿吨。
华东地区的发电能源以煤炭为主。由于区内煤炭自给不足,1995年全区煤炭总消耗量的66.3%由外省(区)调进。1995年全区电煤消耗量中,区外(包括国外)来煤高达75%。由于华东地区属缺能地区,煤炭自给率逐年下降,煤炭调进量逐年增加,这将对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
福建省1995年煤炭需求量1700万吨,其中49.4%从省外调进。据猜测,2000年全省煤炭60%左右要由省外或国外调进,原油需求量全部由省外或国外调人。到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为6500万吨标准煤,其中主要能源煤炭80%以上要由省外或国外调人,原油需求量盼进口量增加。
广东省是煤炭资源匾乏的省份之一,煤炭需求主要靠省外来煤。电煤从省外调进,将受到运力的制约,特别受从“三西”到达秦皇岛的运输能力的制约。广东省在近期还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煤炭,以弥补国内煤炭供给的不足。1995年进口电煤约60万吨(不含从越南等邻近国进口),预计到2000年,需进口电煤350万吨。
煤炭发电最大的题目是对环境污染的贡献较大,比水力、石油、自然气和原子能发电都大得多。
3、石油发电
1994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373亿吨(5亿吨以上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洲占8.7%、前苏联及东欧占6%、亚洲及澳洲占4%,我国约占2.4%左右。而煤炭资源缺乏的非洲及中东地区占80%左右。
从储采比的分析来看,该指标在3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8%左右,而煤炭储量丰富的美国及西欧等国该指标均在10以下,而我国该指标据所在的亚洲地区的中游水平,约为22.6。
按照目前世界石油均匀消费能力计算,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开采年限约为48年左右,而耗油大国美国及西欧国家,其国内石油可开采年限均在5年左右,其中我国约为22年。
1994年底世界石油贸易总额1753.6Mt,其中出口国中,中东及北非和西非占61.7%。进口国中,北美占27.3%、西欧占27.7%、日本及亚洲其它国家(除东南亚及中国)占28.7%。
按有关部分的规划和猜测,2000年全国的原油产量约1.67亿吨,需求量2.05亿吨,需进口3800万吨;2010年全国的原油产量约2~2.5亿吨,需进口1亿吨左右。
4、自然气发电
1994年底世界自然气探明可采储量141万亿立方米,其中前苏联占39.7%、中东地区占14.9%、亚洲及澳洲占7%、欧洲及美洲分别为4.3%和10.1%,我国约占1.2%左右。
从储采比的分析来看,除北美洲、西欧等国其指标在20以下外,东南亚及中东国家该数值均在40以上,我国要在100以上。
按照目前世界自然气均匀消费能力计算,世界自然气探明储量的开采年限约为68年左右,其中我国约为95年。
1994年底世界自然气贸易总额3545亿立方米,其中出口国中,前苏联占30%、加拿大占20%、荷兰及挪威占19%、印尼及马来西亚占13.4%。进口国中,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及捷克约占76%左右。
世界自然气产业近二十年来发展很快,从1970年年产1万亿立方米发展到1994年的2万多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的23%,石油占40%,2010年猜测自然气占28%,石油占35%。
按国际通用口径,我国自然气资源预计可开采储量约为7~1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自然气可开采储量的3%。但目前勘探程度很低,截至1994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只有1.2万亿立方米(不包括油田伴生气),其中剩余可采储量6400亿立方米。我国1994年自然气产量为170亿立方米,我国自然气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均不到世界总量的1%,在一次能源总量中仅占2%左右。
最近十年来我国自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南海崖城13-1气田和陕甘宁中部气田的相继发现和逐步开发利用,将推动我国自然气产业较快发展;最近几年四川盆地东部发现的几个较大气田,储量增长较快,产量也在稳步增长;新疆三大盆地自然气勘探进展较好,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现了牙哈构造带,储量增长较多;地矿部在东海自然气勘探也有新进展。据此预计2000年我国自然气产量有可能超过250亿立方米,以后有可能进一步进步。国内生产的自然气主要用于化肥等其它产业和民用的消费。
我国从国外进口自然气有两种运输方式,一是管道输送自然气,二是船运液化自然气。
1)管道自然气
进口自然气可通过俄罗斯和土库曼斯但。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科维克金气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C1+C2)为:1.19万亿立方米,我国有关部分以为8000亿立方米较为可靠。该管线输送能力32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输送我国200亿方以上。根占有关部分的工作情况,俄罗斯管道自然气2001~2002年即可输送到我国达40~50亿立方米/年,2005年左右可达100亿方/年,2005~2010年达到200亿方/年以上。初步规划的输气管道由科维克金气田经外蒙古的乌兰巴托,到我国境内的二连浩特,再经北京、天津四周后到达山东的日照港,目前正在研究送气上海的可能性。按到达日照计算该管线全线间隔3364公里,俄罗斯境内1027公里,蒙古境内1070公里,我国境内1320公里。
土库曼斯但管道,目前前期工作刚开始,在我国的输气管道走向为经新疆、甘肃等省区至江苏连云港。
2)液化自然气
目前国际上有8个国家10个工厂生产液化自然气,1994年生产能力为8470万吨/年,已签销售合同7470万吨,剩余能力约有1000万吨,估计到2000年这些富余能力将被日本、韩国、台湾等老用户全部吸收。目前在建、计划在2000年前后投产的能力有卡塔尔、阿曼等1580万吨/年,这些能力中除满足老用户需求外,有可能在2000年前后供给一些新用户的需求。2000年后计划和潜伏的增产液化自然气工程尚有十几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00万吨/年的能力。具有关部分猜测,2000~2010年世界液化自然气供需之间可以基本平衡,适量进口液化自然气在气源上是有保证的。
自然气是被世界公认的清洁的能源。利用自然气发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突出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占地面积小,一般可为燃煤电厂的54%。
B、耗水量小,一般仅为燃煤电厂的1/3。
C、不需要为环保而追加新的投资。
D、不会引起水电建设造成的施工废水、弃碴的排放、料厂的占地、森林植被的受淹及移民等引发环境保护题目。
E、同火电厂相比,污染物的排放量低。表1为一500MW燃煤电厂与同容量的燃自然气电站的污染物排放对比的情况。
表1 污染物排放对比表
发电方式 燃煤电厂 燃气电厂 燃煤/燃气排放比
单位 吨/年 吨/年 %
二氧化硫 8,043 7 0
氮氧化物 5,056 971 19
二氧化碳 2,942,375 1,241,292 42
灰 125,000 0 0
渣 350,000 0 0
可吸进颗粒物 428 21 5
5、核能发电
初步猜测我国铀资源的远景储量达170万吨以上,到1990年底,我国铀资源的探明可采储理为5.1万吨,核电是世界公认的大型、廉价和清洁的能源。
6、世界燃料供需及价格分析
1990~1994年世界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239.3、2169.2、2159.6、2142.9和2153.2百万吨油当量,石油消费量分别为3136.6、3129.4、3152.5、3120.6和3172.4百万吨油当量;1990年和1994年自然气的消费量为1596和2300百万吨油当量。1990~1994年煤炭的消费量以0.98%的速度下降,而与此同时,石油、自然气的消费量却以0.28%和9.6%的速度增长。另外,由上述分析可见,北美及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在解决一次燃料题目上主要是大量进口石油及自然气,以此调整与优化本国的能源结构。而我国与此相反,立足于国内能源的供给。
1994年动力煤、燃料油(硫分<1%)、产业用自然气的国际市场均匀价格水平分别为1.5-1.7(离岸价)、14.4和2.36美元/MMBtu。
日本购买LNG的到岸价,以美元/MMBtu为单位计量,1995年6月到12月的价格分别为3.56、3.55、3.47、3.50、3.46、3.42和3.37;1996年1月到6月的价格分别为3.44、3.48、3.48、3.55、3.60和3.63。价格呈逐步上升趋势。
世界某机构对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进行了猜测,其结果如下表所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份额):
表2 2000~2050年世界一次能源供需猜测 单位:亿吨油当量
1990 2000 2010 2050
总计 80.45 85.7-93 98-111.6 181-210
总计% 100 100 100 100
石油 31.58 34-35 38-39 54-58
石油% 40 40-38 39-35 30-28
煤炭 22.58 22-26 27-32 40-50
煤炭% 28 25-28 28-29 22-24
自然气 15.96 18.7-20 20-25 50-61
自然气% 20 22-21 21-22 28-29
水电核电 10.06 11-12 13-15.6 37-41
水电核电% 12 13 13-14 20
从今后代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看,发达国家及诸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利用与优化能源题目上,还会或者应当会更加注重于石油与自然气的供给与利用。
国际市场供需的变化会对燃料的供给价格带来很大的影响,下表给出了美国、西欧。日本产业用一次燃料的价格指数,见表3:
表3 美国、西欧、日本产业用一次燃料的价格指数 单位:$/MMBt >u
燃料 煤炭 石油 自然气
年限 5年 15年 5年 15年 5年 15年
美国 0.23 0.39 0.26 0.77 0.38 0.87
西欧 0.23 0.48 0.18 0.69 0.63 1.49
日本 0.37 0.57 0.44 0.87 0.23 1.14
根据世界燃料的供需及其上述指数,可以计算2000、2010年煤炭、石油、自然气的价格水平,见表4:
表4 2000、2010年煤炭、石油、自然气的价格猜测 单位:$/MMBt
煤炭 石油 自然气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1.7 2 16.8 18.3 5.3 5.8
对于实际操纵中的自然气项目的CIF的确定,需要在谈判中通过调价公式的协商确定而解决。通过对现有的LNG贸易的典型调价公式分析可见,LNG的CIF主要随着原油到岸价及其相关用度和消费物价指数等指标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