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测定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测定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灵敏及便于携带等优点。 以胆碱酯酶的催化活性为基础的抑制型酶电极和以有机磷水解酶 (OPH)为基础的直接测定型酶电极近来研究广泛、发展迅速。本文 通过对传感器原理以及近1O年酶固定技术的发展的叙述,总结了各 种电化学传感器的优缺点,提供了酶生物传感器在测定有机磷农药残 留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环境工程;传感器;酶;电化学;有机磷农药 中图分类号:O 657.1:TO 45 文献标识码:A O 引 言 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对农作物危害 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联 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5年全球的农药销售量达120万Tl】 。
我国自1993年开始禁用有机氯农药以来,有机磷农药被广泛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密度计| 热流计| 浓度计| 折射仪| 采样仪| 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据统计1999年我国的农药产量 为4o万T,其中70% 为杀虫剂。杀虫剂中有机磷农约占 70% 。一方面有机磷农药相对于有机氯等农药,具有高效,低 生物累积和降解较快 一等优点,另一方面长期使用有机磷农 药不仅会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且其还可以在食物链 中累积、浓缩,进而进一步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有机磷农药 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引起头痛、恶心、 呕吐,重则引起肌肉乏力和呼吸困难,接触过多甚至会引起死 亡3;因此发展简便、快速的现场分析技术对环境监测、食品 安全及军队防御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传统上二有机磷农药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气相色谱、液卡H 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各种光谱连用技术 “ 。
虽然这些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佴其需要昂贵的 仪器设备,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繁琐、费时,并且对分析人员的 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不适于现场检测。 1962年Clark 提出利用酶的特异性,把它和电极组合起 来用于测定酶的底物的原理。1967年updike等 一成功地利 用其假设研制出用于葡萄糖测定的生物传感器以来它的发展 非常迅速。生物传感器通常是指由一种生物敏感部件与转化 器紧密配合,对特定种类化学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选择 性和可逆响应的分析装置。传感器的牛物敏感膜与复杂样品 中特定的目标分析物之间的识别反应会产生一些物理学信号 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不同原理的转化器转换成第2信号, 经放大后显示或记录。它以其简单、快速、灵敏、低成本和便于携带等优点弥补 传统分析技术的缺点,尤其是以胆碱酯酶(ChE)的催化活 性为基础的抑制型酶电极和以有机磷水解酶(OPH)为基础 的直接测定型酶电极已大量用于有机磷的检测,如荧光检测 生物传感器 “j、光导纤维生物传感器

一、压电晶体生物传感 器0 、半导体器件生物传感器[14 J、光热检测生物传感器 s] 等。在检测有机磷的传感器技术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较为广泛,发展迅速。本文主要综述有机磷电化学生物传感 器的研究进展。
1 胆碱脂酶生物传感器 胆碱脂酶测定农药残留的工作原理是,酶催化底物乙酰 或丁酰胆碱在胆碱脂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形成胆碱和有机 酸,如反应(1)。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底物胆碱的结 构类似物。它们同胆碱酯酶作用时,首先形成非共价的中间 复合物。此复合物很不稳定,极易水解。水解的同时,磷酰基 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羟基作用生成以共价结合的磷酰 化酶,如反应(2),使酶的活性降低,水解反应被抑制,反应产 物减少。而溶液pH值的变化以及胆碱在胆碱氧化脂酶的氧 化下生成的过氧化氢的浓度的改变或反应中氧的消耗量能被 电化学传感器测定。 0 I ~ 一 + CI BuChE cH3- (CH2)2mCmO(CH2)2一N(CH3) butyrylcholine chloride 一 + Cl CH3一(CH2)2一C00+H +H0一(CH2)2一N (CH3)3 (1) butyric acid choline 0 inhibiti0n Enz— Ser一0H+CC13CH2O— P一(OCH3)2 — 0 Enz— Ser—O— P一(OCH3)2+CC13CH20H (2) trichlorfon 1.1 电势型生物传感器 反应(1)产生的酸电离使得缓冲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 pH值的改变可以通过离子选择电极(玻璃电极、金属和金属 氧化物电极)和ISFET进行测定。pH值的变化量与农药对酶 的抑制率即农药浓度成比例,从而可以间接测定农药残留。 近年来报道了使用聚苯胺作为转换物质测定pH值的变 化 。此电极的优点在于:在pH值3—9的范围内,每个 DH的变化量可引起90 mV电势的变化。 自从20世纪80年代首次将此技术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 以来[ 一,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在酶的固定化技术、基底电极的 选择以及电极的修饰等上进行改进。目前对酶的固定技术方 法已有较深的研究,提出了夹心法、吸附法、共价键合法、凝胶 /聚合物包埋法、交联法以及LB膜技术一 19]。Kumaran等 ∞ 将丁酰胆碱酯酶交联在预活化了的尼龙一聚酰胺膜上,用尼 龙网将载酶膜片固定在pH电极表面,测定土壤萃取液中乙基 对硫磷、速灭灵和二嗪磷的检出限分别为3.9 ug/g、1.4 ug/g和35 ng/g。Campanella等 在外套聚四氟乙烯的石墨棒顶端覆 盖一层含PVC PVA PVAc、增塑剂癸二酸盐以及离子载体三 (十二烷基)胺的聚合体膜(此膜对H 敏感),另用碳化二亚胺 (carbodiimide)将丁酰胆碱脂酶交联固载在尼龙膜上,并用透析 膜及O型圈将其固定于H 敏感膜上,能测定质量浓度为1.0 L的对氧磷。Ivanov等_2 调查了锑电极及玻璃电极对有机 磷杀虫剂敌百虫检测限的影响,根据酶的种类、来源和固定方 法的不同,分别把来自电鳗的乙酰胆碱脂酶和来自马血清的丁 酰胆碱脂酶直接固定在锑电极表面以及商品化的尼龙或硝酸 纤维素膜上,检出限分别是0.01 mg/I 和0.07 mg/L。Snejdarko— va等t 将乙酰胆碱脂酶交联固定在被聚苯胺修饰过的金电极 表面测定敌百虫和克百威。由于聚苯胺可以提高金电极对 H 的灵敏度,使检出限分别达到200 nmol/L和6 nmol/L。 ENFET是将酶以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在pH—FET的栅极 绝缘膜上。酶催化酶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酸,酸电离成氢 离子,这样就可以引起栅极电流的变化,再通过漏电流的变化 测定信号l 23一。Dumschat等 J把乙酰胆碱脂酶涂覆在FET的 栅极绝缘膜上, 用预先浓缩就可以测定敌敌畏浓度范围在 0.3~1.2 mg/L的水样。Nyamsi Henri等一 将胆碱脂酶、牛血 清蛋白和甘油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将此混合液滴涂在 清洗好的彭pH—ISFET的栅极上,在参比FET上滴上不含胆碱 脂酶的上述混合液,然后在饱和戊二醛蒸气中交联反应25 min,通过测定两电极之间的输出信号差别,可以检测到l0 mol/L的二异丙基氟磷酸(DFP)。Wan和Nicole等_“ 一比较 了3种不同酶的周定方法的分析特性(见表1),发现它们在 酶促反应常数以及电极的寿命、检出限等方面有所不同:
1.2 电流型生物传感器 反应(1)中底物用硫代乙酰胆碱代替乙酰胆碱,生成的巯 基胆碱可被氧化而产生电流。以此可设计成电流型生物传感 器:如果同时使用胆碱脂酶和胆碱氧化酶,则胆碱氧化酶氧 化反应所消耗的氧或生成的过氧化氢也可被检测,以间接测 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浓度,如反应(3)。 ChO choline + 202+ H20 betaine + 2H2O2 H2O2— 2H +O2+2e一 (3) b Rosa等 用戊二醛、牛血清蛋白与乙酰胆碱脂酶交 联固定在尼龙膜上,然后将载酶膜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 生物传感器,用乙酸一4一氨基苯脂做底物,在250 mV与饱和 汞电极下测定对氧磷和西维因,最低检测浓度可达4.0 nmol/L和13.0 nmo~L。 由于酶电极中绝缘的蛋白质基质阻碍了电极表面与氧化 还原酶的活性点问的直接信号通讯,第2代酶生物传感器 使用扩散电子转移介质来从中导通蛋白质氧化还原点和电极 表面间的通讯。Martorell等_3 研究设计了一种只需简单抛光 就可以重复使用的酶传感器。他将碳粉、非导电性环氧树脂、 有机盐电子媒介体四氰基对醌二甲烷(TCNQ)、酶(AchE或 BChE)的混合液固定在胺化了的硅石粒子(硅石粒子已被硅烷 化)上,以巯基乙酰胆碱或巯基丁酰胆碱(ATCh或BTCh)做底 物,在pH:7.5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0.1 mol/L KCI,300 mV及以Ag/AgO 为参比电极条件下测定对氧磷,最低检出限分 别为27.5 L(AchE)和2.8 L(BchE)。此传感器的优点在 于:由于在电极上修饰了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底物的电催化氧 化可在较低的电势下进行,从而减少了其他电活性物质的干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注重在印刷电极传感器上。此电 极的优点是成本低,可大规模生产和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实时 及在线监测。研发印刷电极的关键点是生物受体在电极表面 的固定技术;因为适宜的固定方法不仅能提高电极操作和贮 存的稳定性,缩短响应时间,还能提高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Gogol等 ]事先将l层nation膜覆盖在印刷电极上,然后将马 血清丁酰胆碱脂酶在戊二醛饱和蒸气下交联在此膜上。对敌 百虫、蝇毒磷的检出限分别为3.5×10一mol/L和1.5×10。 mol/I 。与其他没有经nation膜修饰的电极相比,它有稳定性 高,工作电势低,灵敏度不受影响等优点。Andreescu等_3 对比 了3种不同酶固定方法对分析特性及农药检测的影响(见表 2):第1种方法是将酶电聚合在聚合膜上,即首先将石墨、TC. NQ和HEC涂覆在工作电极表面,然后再将酶和PVA—SbQ固定 在此膜上;第2种方法是直接把石墨、TCNQ、HEC、凝胶溶液以 及酶的均匀混合液滴涂在工作电极表面,即将酶生物包埋在凝 胶层中;第3种方法是先将石墨、TCNQ、HEC和silica—NTA—Ni 涂覆在工作电极表面,然后再将酶固定在此膜上,即将酶用金 属螫合固定。当酶的抑制率在10% 时,可以分别检测出1.5× l0一mo1/I⋯1 5×10 mol/L和4.1×10一mol/L的敌敌畏。 表1 不同膜修饰电极分析特性一览表 Table 1 Analyt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Biosensors 表2 不同酶固定方法的分析属性一览表 Table 2 Analytical features for diferent method of enzym e immobilisation *实验条件:0.1 mol/L磷酸缓冲液+0.1 moL/L KC1,pH:8.0: :【作电压100 mV,以Ag/AgC1为参比电极;1 mmol/L巯基乙酰胆碱为底物魏福祥等- 用橡胶环将载酶硝酸纤维素膜固定到银基 汞膜电极 ,与饱和甘汞电极、铂对电极组成三电极测试系 统。在抑制率为5% 时,测定敌敌畏的检出限是2.8×10 。 molfL,并且分析周期短,只需40 min,非常适宜进行现场快速 监测:Neufeld等 -将流动注射技术与传感器结合,设计了一 种微量流动注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测量系统包括1 个同定了载酶尼龙网的印刷电极,1个自制的流动注射系统 以及一台计算机。使用硫代乙酰胆碱作底物,其与六氰合铁 酸盐在 【作溶液l{】反应,把[Fe(CN)6] 还原成[Fe(cN)6] 。 :Fe(CN) ] 一的再氧化能使电极产生尖锐、快速、再现性好的 电信号,在3 min内可以测定5 ng的敌敌畏。 Ciucu等 在用femphthal0cvanine修饰过的碳糊电极卜 定少量的乙酰胆碱脂酶和胆碱氧化酶,在350 mV Ag/AgCI参 比电极条件下测定被氧化酶氧化生成的H,O,的变化以得出 农药的含量。用此方法町以测定l0 。mol/I 的对氧磷和呋 喃丹
1.3 电导型传感器和电流型传感器的比较 一般来说电流型传感器的检出限要比电势型的低,见表 3 。这是因为电势型传感器测定的足H ,而缓冲溶液具有 不同的缓冲能力,削弱了H 的响应。 尽管安培型牛物传感器被认为测定快速且灵敏度、准确 度高;但电势型传感器的使用仪器普遍、小巧,便于携带,冈 此更适合野外监测: 目前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主要集中 在电流型生物传感器上 Schulze等一 在修饰r羟乙基纤维 素(HEC)、TCNQ一石墨的厚膜电极上,用戊二醛交联法在其 上固定人工合成乙酰胆碱脂酶及电鳗乙酰胆碱脂酶,在pH: 7.5的10 mmolfI 磷酸钾缓冲液和0.05 mol/L NaCl溶液的混 合液中,孵化30 min,100 mV及Ag/AgCl参比电极条件下测定 婴儿食品,能够检测到低于5 g/kg的农药残留 表3 电导型和电流型传感器测定有机磷及氨基 甲酸酯类农药的检出限对照表 Table 3 Detection limits of potentlometrlc and amperometric biosensors for diferent pesticides 农药 检出限/(g·L ) 电势型(pH传感器) 电流型(硫代胆碱氧化) 涕灭威 1 140 1.9 西维因 l 000 19 呋喃丹 6 0 02 敌敌畏 300 22 1.4 酶活性的再生 用胆碱脂酶测定农药残留是利用农药对酶活性点的抑制 原理,因此在测定完毕后,怎样恢复酶的活性,使传感器能反 复使用成为一个问题。目前多使用2一PAM进行再生。Gulla 等 一提出用TMB一4代替2一PAM,并作了对比试验,发现用 TMB一4进行再生, 反复使用11次后酶仍能保持60% 原来 的活性,而用2 PAM在6次以后酶的活性不到原来地50% 。 2 有机磷水解酶生物传感器 对于胆碱脂酶传感器,由于酶 仅对有机磷有抑制作用, 同时也对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有抑制作用;因此它测定的是一 总体含量,选择性较差。另外在测定时需要同时测定抑制前 后的信号,并且孵化时间较长(一般需l0~15 min,甚至更 长),这样整个分析过程比较长。而有机磷水解酶只对有机磷 农药有催化水解作用如反应(4),传感器直接测定水解产物; 因此与胆碱脂酶抑制法比较起来,此法简单、快速。 Mulchandani等 将含有机磷水解酶(OPH)、BSA和戊二 醛的混合溶液直接涂覆在pH电极的玻璃膜表面,交联固化 30~40 min,然后用渗析膜包裹住酶层形成酶电极,最低能检 测2 M的对氧磷、乙基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二嗪磷。虽然 此电位刑传感器制备较简单;但酶需要分离提纯,整个过程 费时费力,成本高。 Mulchandani等· 又制作了用碳电极作为基底电极的电 流型酶传感器
原理是反应(4)水解产物能在电极的阳极上 产 电化学氧化,其产生的电流与农药浓度成正比。他们用 印刷技术制作条形厚膜碳糊电极,并将含OPH的nation溶液 滴涂在电极表面。此传感器的灵敏度比电势型的高,对氧磷 和甲基对硫磷的检出限分别达到9×10 mol/L和7×10 mol/I.。另外此传感器还显示出有意思的动力学特性:一方 面只需要10 S便能得到稳定的电流,检测时间短;另一方面 其重现性好,对浓度为4.6×10 mol/L的对氧磷进行l2次 计时电流的重复测定,相对偏差只有1.9%。 生物传感器与流动注射技术的联合是一大势和研究热 点:两者的结合能使检出限降低,适宜于环境监测、食品分析 和临床检测等。Wang|4 一等将经过电活化的金电极浸入胱胺 溶液,氮气吹于,然后在胱胺表面交联上OPH。此电极与流动 注射系统相连,能够得到快速、灵敏和稳定的响应,并且它的 选择性也非常好,测定对氧磷和甲基对硫磷的线性范围在l ~ 10 mol/I,,对氧磷的最低检出限为0.1 tool/L。 3 结 论 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生态系统破坏以及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适于野外快速监测,减 少有机溶剂使用量,测试费用低廉的分析方法亟待开发,以生 物受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正适应于此要求。近 年来此类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测定的灵敏度越来 越高,响应时间越来越短,电极寿命越来越长;然而方法的选 择性差和生物材料的失活问题阻碍了它的商品化、市场化发 展。相信随着生物以及微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传感 器将会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发布人:2011/12/10 12:01:001270 发布时间:2011/12/10 12:01: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2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