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器和技术的新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环境监测仪器和技术的新进展

摘 要 介绍了国内、外环境监测仪器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监测,水和气的自动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以酶联免疫(ELISA)法为基础的检测;以紫外吸收、红外吸收为基础的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室内致癌物的监测等。并对倍受各国关注的大气中PM2.5 的标准制定,监测方法和原理,以及用INAA 法、PIXE 法、XRF 法对大气 颗粒物成分的分析测定等进行了介绍。目前MS 已成为痕量环境污染物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还介绍了几种MS 的种类、应用情况,如GC-TOFMS、GC-MS-MS、LC-TOFMS、LC-MS-MS、同位素稀释ICP-MS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 引 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 势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 入逐年增加。仅各级环境监测站就达4000 余个,从业人 员超过8 万,已经建成各级自动监测站中,国家投资建 设的水质自动站有100 个,空气自动站379 个(其中国 家227、地方157 个)。 由于我国各类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各级监测站 都在购置环境应急监测车,对各类便携式监测仪和车载 型监测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多。沼气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 气体分析仪| 一氧化碳检测器| 可燃气体检测仪| 泄露气体检测仪| 毒性气体| 氧气检测| VOC检测仪| 烟气分析仪| 臭氧检测仪| 空气品质监测仪

2 有机污染物监测 目前我国部分江河除常规污染项目NH3-N、T-N、TP 超标外,其实有机污染更为严重(见表1),表1 中是 九十年代调查的资料,随着江河沿岸有机化工的建设, 这种污染不断加重。2005 年11 月13 日吉林双苯厂的爆 炸事故很值得我们反思。 表1 我国部分江河水中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 采样地点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 第二松花江(吉林) 芳香族化合物、硝基苯类、烷基苯类、芳胺类、酚类、卤 代烃类、酮、醛、醇类等374 个污染物 长江黄石段烷烃、苯系物、酚类、萘类、卤代烃类、酯类、多环芳烃、 含氮化合物等共100 种 太湖烷烃、烯烃、芳香烃、多环芳烃、醇、酮、酯、酚、含氮 化合物、硫杂原子化合物等共74 种 沱江卤代烃、醇、醛、酮、农药、多环芳烃等175 个污染物 珠江烷烃、烯烃、醇、酮、酞酸酯、胺类、氮杂环化合物、有 机氯农药等共241 种 有机污染物监测的仪器有[1-3] :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色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富立叶红外 光谱等等。这些仪器在我国发达地区的省或直辖市监测 站均有购置,受到标准监测方法和标准物质不全的限 制,大多数使用率不是很高。 就GC 而言,目前仍以ECD、FID 应用最为广泛,最 近推出的微氩离子化检测器的使用前景应引起关注。此 外,PID 检定器已实现国产化,尤其在便携式仪器的应 用,使其具有良好的竞争力。FTIR 是气态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的重要手段,在 我国六十年代已有应用,目前在有机和无机气态污染的 监控、泄漏事故的判断、污染物扩散范围的跟踪等方面 应用十分广泛。自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后,日本许多要害 部门都安装了FTIR 报警探头。国外大气污染物的自动 监测中,FTIR 使用也较为广泛。 HPLC 除紫外、荧光检测器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的问世给HPLC 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仪器分析而言,环境样品,水、气、土壤、固废、 底泥试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往往都需进行前处理。目前试 样前处理设备和使用技术比较欠缺。例如:旋转蒸发、 索氏提取、超声提取、液- 液连续萃取、微固相柱萃取 等。2005 年松花江污染事故监测中,由于硝基苯沸点大 于200℃,不能使用常规的顶空技术,只能用液相或固 相萃取,且底泥目前我国尚无成熟的前处理技术,为此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中增加了相 关内容[4]。 农牧产品及各类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是关系食 品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农药类的挥发性强,所以 通常使用GC[包括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 测器(FPD)和氮磷检测器(NPD)]法。对检测出的农 药进行结构鉴定一般使用GC/MS 法,而有些热稳定性 差的农药须用LC/MS 鉴定。有文献报道了共有19 种在 水果和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类,广州市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不挥发性和热稳定 性差,须用热喷雾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TSP-LC-MS) 鉴定。方法是将试样经丙酮萃取,液-液分配法净化。在 19 种农药中确认了13 种[5]。变质花生中的黄曲霉素B1、 B2、G1 和G2 也是用TSP-LC/MS 法检测出的。方法是 将黄曲霉素类用水- 甲醇提取后,固相萃取(C18+NH2) 净化,LC/MS 检定,检测限是50~100pg。此外,非法 食品添加剂的检定,LC/MS 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3 无机污染物监测 原子吸收光谱(包括火焰F L A A S 和石墨炉 GFAAS)、离子色谱仪(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等。目前这类仪器的标准环境监测方法仍占主导地 位。国产这类仪器的性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 平。ICP-AES 也已实现国产化。就性价比来看,国产仪 器已经占据绝对优势。GFAAS 在国内生产技术也日趋 成熟,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我国环境监测的需要。 我国发明的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技术居世界领先水 平,国外尚无同类仪器,已批量向国外出口。原子荧光 光谱仪对Hg、As、Sb、Bi 等环境污染元素和Se 的测定 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满足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6]。 等离子体光谱- 质谱仪(ICP-MS 或MIP-MS)、等 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X- 射线荧光光谱仪 (XRF)等大型仪器中,除ICP-AES 已在我国用于环境 监测外,其它仪器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统一监测分析方 法。ICP-MS 是以ICP 作为离子化源的质谱分析方法,该 方法是80 年代开始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的高灵敏度方 法。ICP-MS 比ICP-AES 灵敏度高2~3 个数量级,比AAS 高1~2 个数量级,并可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另外,质 谱图比较简单,干扰峰少,可进行同位素比的测定,在 金属元素的分析方面与AAS 并行。日本和美国都已把 ICP-MS 分析水中Cr(Ⅳ)、Cu、Cd 和Pb 列为标准方法。 用HPLC-ICP-MS 和IC-ICP-MS 进行尿液中各种形态As 的分析,以及ICP-MS 在新型材料科学、医学和药学等 分析领域的应用都有报道。用高分辨率ICP-MS 还可直 接进行痕量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和放射性核素分析[6]。水 利部正在制定ICP-MS 测定水中污染物的标准方法。

 4 自动监测系统
4.1 水和排水自动监测 目前常规监测项目COD、T-N、T-P、NH3-N、pH、 DO 等已实现自动化[7]。 我国96 年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有TOC 项目, 而目前TOC 自动监测仪必须将水样过滤除去悬浮物,这 将难于把握污染排放实况,因此大口进样的TOC 自动监 测仪是发展方向。此外,测定BOD 的生物膜法已实现 快速化,其发展为自动在线监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 于BOD 测定用水的制备已有报道。作者建议使用ROEDI( 反渗透膜+ 连续电除离子)方法制备实验用水[8]。 荧光法在手工和自动监测中应用日益广泛。早在 “九五”攻关中,我们就使用了排水中油类的直接荧光 法自动监测。水利部也正在制定用正己烷萃取荧光法测 定水中油的标准方法。 目前用荧光法测定水中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用 320nm 激发波长,在430nm 测定荧光强度可获得有机污 染物的信息[9]。与260nm 测定DOC 的UV 信息有良好的 相关性,且灵敏度和精度都比UV 法好。这一方法在自 动监测系统中应用前景很好。 以生物学为原理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发展很快, 在欧洲和北美已经使用了以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手工和 自动监测技术[10]。
生物传感器测定法是利用生物分子优良的分子识别 功能,结合转换功能进行测定的检测方法。利用与待测 物质具有良好选择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测定。随着反应 的进行,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通 过转换器变为可测定的电信号,从而达到选择性的测定 待测物质的目的。生物传感器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耗资少的 特点,且在测定二恶英等剧毒物质时能够做到安全检 测。 常用的生物分子中以酶及抗体最为常用,即酶联免 疫法(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面胞质团 共振检测(SPR)等。常用的转换器有电极、各种光学 装置及石英振子等。 日本报道了生物检测法(ELISA)使用二恶英类自 动前处理装置[11]。 广州市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肠菌群是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必测指标,其自 动监测的实现可大大减少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在其自 动监测系统中使用了与培养法完全不同的原理,而是使 用了生物发光、化学发光法[12]。
4.2 以酶联免疫法(ELISA)为原理的检测 这一技术是目前发展的最新领域,用于化学毒性物 质检测具有以下特点[13-14] : (1)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 选择性好,且比仪器分析的试样前处理方法简 单; (3) 能得出环境污染物对生态影响的直接及综合信 息; (4) 仅用少量试样便可完成检测; (5) 设备价廉,操作简便、快速; (6) 能够实现自动化,并可应用于多个试样同时处 理,快速检测。 就目前报道来看,其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还不如 仪器分析方法。表2 是E P A 公布的水和土壤中P C B 、 DDT、Hg 等污染物的ELISA 检测方法[15]。   表2 EPA颁布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编号ELISA 检测内容 4000 ELISA 法 4010A 筛选五氯酚 4015 筛选2,4-二双环苯乙酸 4016 筛选聚氯双酚 4017 筛选土壤中石油污染 4018 筛选土壤中多环芳烃 4019 土壤中毒杀酚 4020 筛选土壤中氯丹 4021 筛选土壤中DDT 4022 筛选土壤中爆炸物质 4023 土壤中六羟基-1,3,5- 三硝基-1,3,5-三嗪 4024 筛选土壤、饮料中的汞 4670 筛选水中阿特拉津

5 空气和排气监测 我国已实现了PM10、SO2、NO2 等项目的自动监测, 但从监测项目种类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日本列出了大气中包括多环芳烃、农药、除草剂、 有机物、重金属等234种污染物名录都应进行常规监测, 规定了22中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其中有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VOCs)12 种,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7 种,又增加 了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种新规定的项目[16]。 除我国目前大气环境质量常规监测项目外,大气中 二恶英类、光化学氧化剂(OX)、VOCs、PM2.5 是发达 国家监测的热点。1997 年美国已把PM2.5 列为环境质量 标准。 N2O 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CO2 约大200 倍,目前用 4.5 μ m 和7.8 μ m 红外吸收带进行自动监测,以干涉滤 光片消除CO2、CO、NO2、SO2 的干扰[17]。
5.1 自动监测 目前主要使用红外或紫外吸收法的原理,主要用于 SO2、NO、NO2、N2O、CO2、CO、甲烷、HCl 等多种气 态成分的自动监测系统。 表3 各国通用型常规项目自动监测仪 监测项目测定原理测定范围(ppm) 大气C O 红外吸收法0~10,0~100 定电位电解法0~20,0~100 大气SO2 溶液电导法0~0.05,0~1 监测项目测定原理测定范围(ppm)
紫外荧光法——
火焰光度法——
电化学法——
大气N O X 化学发光法0~0.1,0~1
分光光度法0~0.1,0~10
大气PM10, β线吸收法0~1000,0~10000μg/m3
PM2.5 振荡天平法0~1000,0~10000μg/m3
光散射法0~1000,0~10000μg/m3
光吸收法0~1000,0~10000μg/m3
大气HCl 分光光度法0~0.5,0~1
大气碳氢化合物总碳氢化合物式0~10,0~25,0~50
非甲烷烃式0~5,0~50
活性碳氢式0~10,0~20,0~50
大气光化学氧氧化剂光度法0~0.5
化剂(OX) O3 化学发光法0~0.5
紫外吸收法 0~0.5
大气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0~5,0~10,0~20μg/m3
光度法0~5,0~10,0~20ppb
废气SO2 溶液电导法0~25,0~3000
红外吸收法0~25,0~3000
紫外吸收法 0~25,0~3000
紫外荧光法0~10,0~3000
干涉分光法0~35,0~3000
废气N O X 化学发光法0~10,0~2500
红外吸收法 0~10,0~2500
紫外吸收法0~50,0~2500
差分光谱法0~100,0~2500
废气HCl 离子选择电极法0~50,0~1000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通用型 美国使用的开放式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有 红外吸收法和紫外吸收法两种,其光路长100m 以上,紫 外波长用200~500nm,光栅分光。半导体、激光式测定 仪使用1300~1700nm 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必须用0.3nm 分辨的分光仪消除干扰成分。红外线测定仪使用波长为1200~3000nm,该类仪器用途甚广,可测定乙烯等250 种有机污染物(见表4)。 表4 空气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18-19] 吸收波长光源分光器吸收光谱处理测定物质 紫外高压Xe 灯光栅差分光谱(DOAS) SO2、NOX、O 3、NH3、 苯、甲苯等 红外半导体激— — 甲烷、CO2、HCl、 光(TDL) NH3、H2S 等 — — 甲烷、CO2、NH3、H2S、 HF 等 辉光放电管麦克尔逊富里叶变换乙烯、环己烷、四氯乙 干涉仪烯等250 种化学物质 5.2 室内空气监测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室内空气监测的任务日 益繁重。从常规的采样GC、GC-MS 测定方法以外,甲 醛的简易测定已被采用。 然而,目前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物问题尚需进行以下 研究。 (1)确定合理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除目前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外,还应对致 癌性的防腐剂、除虫剂、衣物染料及多环芳烃类检测技 术进行研究。 表5 是森康明对三户住宅的监测报导[20]。 表5 三户居室空气中致癌物监测结果(μg/m3) 污染物A B C 萘(卫生球) 1.27 13.2 14.0 2-甲基汞3.28 34.7 73.8 联苯2.36 22.4 27.6 二氢苊2.55 24.0 22.3 芴4.21 35.2 20.2 费南思林(染料) 0.84 0.60 3.00 蒽0.98 0.81 3.44 (2)尚未做出全面的污染状况调查,尤其是致癌、 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品和内分泌干扰物,以及难降解性 有机污染物(POPS)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3)开发简易测定方法和设备; (4)建立室内环境综合评价的模式。 5.3 关于大气颗粒物监测 5.3.1 PM2.5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微小粒子的 贡献比粗大粒子更大。从健康角度考虑,世界各国都制 定了PM10 的环境质量标准。自从1997 年美国颁布 PM2.5 的新标准以来,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制定 PM2.5 环境质量标准的问题。 制定PM2.5 环境质量标准的意义如下: (1)PM2.5 是以有害化学物质为主体的微小粒子, 因此制定PM2.5 的环境质量标准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 的意义; (2)PM2.5 对全球变暖及视程的影响远远大于粗大 粒子; (3)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颁布了PM2.5 的环境质量 标准后,可在全球范围内系统的收集、积累PM2.5 等微 小粒子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数据,把握PM2.5 全球规 模的现状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而研究各种大气现象及影 响; (4)世界各国都对PM2.5 进行监测,可使采样方法 测量方法统一化,并推进采样方法及测定技术的发展, 使PM2.5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增加。 但由于PM2.5 本身的问题制定PM2.5 的环境质量标 准尚存在以下难点: (1)2.5μm 粒子属于微小粒子,和粗大粒子如何分 级更为合适?如果以PM2.5 作为监测重点,那么以后改 变粒子分级比较困难。一般微小粒子和粗大粒子的分级 粒径是1~2μm,PM2.5 并不是合适的分级粒径; (2)测定PM2.5 时使监测的粒子粒径范围变窄,对 于同一采样条件而言粒子的捕集量减少。必须提高测定 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特别应提高微小粒子的化学分析 灵敏度及时间分辨率; (3)为了推进全球规模的PM2.5 测量方法统一化, 必须提高测量精度,改善分级特性、仪器及操作条件标 准化。图1 是PM10、PM2.5、SPM 采样中的不同粒径粒 子透过率曲线。要求在PM2.5 随后有良好分级特性的采 样器是比较困难的。美国规定的PM2.5 是指对2.5μm 粒 子有50% 的切割率,1μm 达到95% 以上,而5μm 切割 率必须小于5%。 (4)为了达到PM2.5 的准确监测,分级切割采样装 置及测量方法的开发研究十分重要。但目前除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纽约州等使用Super Site装置外,其他各国 尚未统一。 (5)关于四种PM10 和PM2.5 监测方法比较及相关 技术规定,日本和美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6)此外还需解决与大气颗粒物及相关监测项目的 连续且高时间分辨的测定问题。如 :1)大气颗粒物PM2. 5、PM10 及粗大粒子的质量浓度;2)PM2.5 中的硫酸 盐、硝酸盐、含碳粒子的浓度及光的吸收系数、衰减系 数等;3)粒径在0.01~10μm 区间粒子的个数浓度;4) 用标准化且先进的方法分析研究粒子的化学成分和形态 特征;5)形成粒子的前驱体气态物质及相关的污染物; 6)气象条件及自然状况等;7)在研究体积试样平均性 状的同时,应该在更详细掌握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分析 测定分析单个粒子的物理化学性状。PM10 和PM2.5 按测量原理分类有:振荡天平式、β 射线吸收式、光散射式和光吸收式等四种,测量范围及 原理见表6。 表6 测量范围及原理 类别测定范围(μ g/m3) 测定原理 振荡天平式0~1000 0~2000 由于PM10 的增加导致石英振子的振动 0~5000 0~10000 频率降低,从而显示出质量浓度值 β射线吸收式同上由扑集在滤纸上的PM10 对β射线吸收 值的增加,显示出质量浓度 光散射式同上由PM10 对光散射量的增加,显示出 相对浓度 光吸收式同上有扑集到滤纸上PM10 对光吸收量的 增加,显示出相对浓度   注:①光散射式和光吸收式的数据换算成了质量浓度值。     ②质量浓度:是单位体积中含PM10 的量,以μ g/m3 表示;     相对浓度:由测量与质量浓度有一定相对关系的物理量得出。 5.3.2 大气颗粒物因素分析 将大气颗粒物捕集后不经样品消解处理而直接进行 定量分析多种成分元素的方法有:仪器中子活化法 (INAA)、质子荧光法(PIXE)、能量色散和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法(XRF)等。在INAA 法中,必须使用原子能加 速器,且根据测定的元素不同需要冷却的时间长短不 同,但能灵敏度很高的测定多种成分元素,用滤膜捕集 测定了大气颗粒物中21 个元素,检测限为10~0.01ppm, 在大气颗粒物发生源解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1]。在测定 汽车用催化剂中Pt 时,探讨了199Pt 母核199Au 及共存的 47Ca 母核47Sc 的光谱干扰,用47Ca 的其它峰信号进行干 扰校正,并利用核素半衰期的差异克服干扰[22]。测定误 差表明,捕集膜种类的选择十分重要[23]。 PIXE 测定中必须使用质子加速器,定量测定许多 元素时灵敏度很高,在大气颗粒物成分测定中应用实例 较多[24]。用PIXE 法测定了滤膜捕集样品中18 个元素, 检测限是2ng/m3(Cu、Zn)~0.1 ng/m3(K)[25]。 XRF 法与INAA 法和PIXE 法相比较,其灵敏度稍 低,但仪器相对廉价,且操作方便,元素的相互干扰较 少,因此是目前源解析中使用最多的定量分析手段[26-27]。 将活性碳细微粉末均匀以薄层分散于滤膜上,再加入所 需定量分析元素的标准溶液,经干燥后作为XRF 法的标 准系列[28]。也有人探讨以这种标准为参照测定汽车排放 的粒子及大气粉尘是否合适[29],用滤膜捕集PM10 和 PM2.5 后测定了其中17 种成分元素,并分析了各元素的 分布特征及随季节的变化情况[30]。安藤等[31]研究了用 XRF 法同时测定多元素时的准确性,他们使用校正系数 法(EC)和基础参数法(FP)处理数据,发现原子序数大于 Ti 的元素用EC 法可准确定量测定,而Na、Mg 若不进 行基体校正则相关性很差且定量不够准确。用前述标样 以FP 法和EC 法处理数据得到的准确度大致相同,但这 类标样使用次数较少,容易变成松散状导致失效[31]。X 射线照射前的强度分布是导致XRF 法测定误差的因素 之一,用直径150mm 的石英纤维滤膜捕集大气颗粒物试 样,切取32mm 用于XRF 分析结果表明,Ti、Al、Ca、 Fe等在粗粒子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浓度,从试样中心到外 侧约减小8~10%[32]。全反射X- 射线荧光(TXRF)法测 定灵敏度远比XRF 法高,检测限一般可达到0.01 ng/m3 [33],且可直接测定试样中的Si。然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越高,滤膜中杂质的影响就越大,必须进行校正,有的 滤膜杂质可达0.7%(Cr、Fe、Cu、Sr)~20%(Ca) [34]。 6 MS 的类型及应用 MS 是痕量、超痕量有机和无机物检测的重要手段, 从检测能力来看,TOFMS 远比目前通用四极杆质量更 强。表7 和表8 分别是MS 检测中的电离方法和几种MS 方法的特征。以二恶英类为例,在分析时要求质谱分辨 率在10000以上,2,3,7,8-T4CDD的检测限必须在0.1pg 以下。 表7 MS检测中的电离方法及适用的化合物 电离方式电离名称适用分析的化合物 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轰击电离(EI) 低沸点化合物 化学反应化学电离(CI) 低沸点化合物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粒子轰击高速原子轰击(FAB) 高速离子轰击(SIMS) 分子量为几千的分子 等离子解析(PD) 激光照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高分子化合物 (MALDI) (如蛋白质等) 激光解析电离(LD) 喷雾电子喷雾电离(ESI) 极性生物高分子 热喷雾电离(TSI) 无机络合物 冷喷雾电离(CSI) 不稳定化合物 表8 几种质量分离方法及特征 质量分离分辨率质量范围可使用的电离方式特点 电磁场型(EB) 高几千EI、CI、FAB、SEI 电磁场双聚焦,仪器 大型 四极杆型(Q) 低~ 高几千EI、CI、FAB、ESI 用离子过滤器,分离 特定离子 离子阱型(IT) 低几千EI、CI、FAB、ESI 特定离子阱,连续MS 飞行时间型(TOF) 高无限制ESI、MALDI 由于速度与质量有关, 与MALDI 结合飞行时 间可准确测定 傅里叶变换离子超高几千EI、CI、FAB、ESI、由回旋共振频率可达 回旋共振(FT-ICR, M A L D I 到超高分辨率,使用 ICR) 超导磁石,仪器昂贵GC-MS 在世界各国的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也已颁布了一系列标准方法,然而难挥发的、热不稳定 的和强极性污染物只能使用LC-MS。例如食品中农药残 留量的测定项目达250~260个,这些农药类同时测定的 最佳方法是LC-MS-MS 法和GC-MS-MS 法。此外,APCIMS 已用于爆炸品的探查和化学恐怖药品如芥子气的探 查[35-36]。 由TOF-MS 分辨率高,测定精度和选择性均优良。 广州市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GC-TOF-MS 已用于68 种农药类的同时测定[36-37]。在日 本自来水规定了101 种农药类的限值,其中有30 种必须 使用LC-MS 测定,如果使用LC-TOF-MS 测定则能得到 更好监测结果[38]。 此外,也有用同位素稀释-GC-ICP-MS 法测定水和 底质中丁基锡的报导[39-40]。在进行环境污染物的形态分 析时,必须使用与待测物相同形态的加入标准,作者以 118Sn 的丁基标识物1- 丁基锡、2- 丁基锡、3- 丁基锡。 底质试样的提取是关键,作者建议使用0.1% 的环 庚三烯酚酮(tropolone)-二甲苯和经2倍稀释后的乙酸 为浸提剂用微薄萃取法提取底质中的丁基锡类化合物。

发布人:2011/12/9 10:36:001397 发布时间:2011/12/9 10:36: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3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