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记录仪的特点构成与工作原理
磁带记录仪具有以下特点。
①记录频带宽,可记录0~2MHz的信号,适用于高频交变信号的记录。
②能同时迸行1~42路或更多信号的记录,并能保证这些信号之间的时间和相位关系。
③具有改变时基的能力,可对高频信号采用快速记录,慢速重放;对低频信号可慢速记录,快速重放,便于分析研究。
④特别适用于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可将结果长时间保存在磁带中,在需要时重放。它适用于需要反复研究信号的情况。信号不需要时,又可抹去再记录新的信号,因而使用方便且经济。
⑤记录的信号精度高、失真小、线性好。
⑥磁带记录仪前面可加放大器,后面可直接与数据处理设各连接,可实现整个测试系统的自动化,大大节约测试时间。
如图所示,磁带记录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放大器,包括记录放大器和重放放大器。前者将输入信号放大,并变换为最适于记录的形式供给记录磁头;后者将重放磁头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变换,然后输出。第二部分是磁头,包括记录磁头与重放磁头。前者将电信号转换为磁带的磁化状态,实现电-磁转换;而后者把磁带的磁化状态变换为电信号,实现磁-电转换。第三部分是磁带传动机构,它保证磁带以一定的运动速度进行记录或重放。
记录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src="/uppic/20111024104548358.gif">
图 磁带记录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磁带是一种坚韧的塑料薄带,一面涂有磁性材料,通常用适当的黏合剂把氧化铁粉末粘到塑料带上。
磁头是一个环形铁芯,其上绕有线圈。在它与磁带附件的前端面有一很窄的缝隙,一般为几微米,称为工作间隙。
当信号电流通过记录磁头的线圈时,铁芯中产生随信号电流而变化的磁通,由于工作间隙的磁阻较高,大部分磁力线便经磁带上的磁性涂层回到另一磁极而构成闭合回路。磁极下面的那段磁带上所通过的磁通的大小和方向随瞬时电流而变。当磁带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磁极时,磁带上剩余的磁化图像就反映了输入信号的情况。红外线测温仪| 温湿度仪| 红外线温度计| 露点仪| 亮度计| 温度记录仪| 温湿度记录仪| 光功率计| 粒子计数器|
重放过程是记录的相反过程。重放磁头与记录磁头结构上完全相同。当被磁化的磁带经过重放磁头时,因磁头铁芯的磁阻很小,所以磁带中的磁感应线将经过铁芯形成回路,与磁头线圈交链耦合。因为磁带相对于磁头等速移动,故磁化区域与磁头相对位置就随时间而变化,这样通过磁头铁芯内的磁通也发生变化。
为了改善重放放大器的输出特性,往往采用等化电路,即将重放放大器的幅频特性设计成随频率的增加而成正比减小,从而使总的幅频特性趋于平坦。
磁带存储的信息可以消除,消除的方法是利用磁头通人高频大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使磁带向某一方向磁化到饱和状态,然后又向相反方向磁化,多次反复,最后磁带上的所有磁畴磁化方向变成完全无规则状态,即宏观上不再呈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