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回顾往昔,随着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以电视监视系统、警车
GPS指挥调度系统以及122报警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治理系统、水运和公路运输的智能运输系统项目及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规划全面展开 转速表|
压力表|
压力计|
真空表|
硬度计|
探伤仪|
电子称|
热像仪|
频闪仪|
测高仪|
测距仪|
金属探测器|
试验机 根据国家计划,“十五”期间,有关部分和相当一批城市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安排。具体如下:
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以中心城市和高速公路相关应用项目为龙头,在城市智能化交通治理、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讯息服务、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智能化治理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产业化和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目前该项目中的示范城市选择和产业化项目的招标已经完成,项目即将全面启动。
二、交通行业信息化项目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十五”计划》和《公路、水路交通讯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运交通领域的ITS在“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重点解决智能化的营运和治理、集成信息服务、专用短程通讯和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模式和技术。重点有以下几方面:国道主干线电子(收费)系统示范工程,这方面的工作将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相配合。还有高速公路紧急事件治理系统、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治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水上交通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系统、先进的船舶控制系统等。 台湾群特CENTER分类: |
数显温湿度计 |
电偶温度表 |
噪音计/声级计 |
数位式万用表 |
交流钳表 |
湿度校正仪 |
照度计 |
温度记录器 |
红外线测温仪 |
绝缘电阻计 |
电压电流记录器/记录仪 |
卤素检漏仪 “十五“期间,交通部还将充分利用交通部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场和ITS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室的资源,建设道路-汽车间的试验通讯系统、
传感器(包括检测器)和专用短程通讯试验平台、交通控制仿真系统和智能公路试验设施等,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试验和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三、标准化工作 科技部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ITS)标准和检测技术开发”项目,针对国家攻关项目中的示范工程和产业化开发,在科技攻关专项中也安排了适当的经费进行标准化工作,这些项目将在国家有关主管部分的领导下,由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TC204中国委员会具体组织进行。2002年的主要工作有智能交通系统基础标准、交通讯息采集的有关标准和专用短程通讯的有关标准的制订。
四、中心城市智能交通项目
1.在现有道路的条件下,公道地为各种交通方式分配道路,加强治理,并且配合必要的视频监视手段和通讯手段,使道路交通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同时采用比较简单和低本钱的方法将道路交通讯息提供给道路的使用者,例如通过无线电广播、电视,建立信息服务网站。北京、上海、杭州、济南预备在这方面进行开发和示范工程。
2.城市公共交通将应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使公共交通系统有效地运行,如计算机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之间目前正在发展高速、安全和舒适的定班客运,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上,这种高速客运已经成为城市之间客运的主要方式,目前需要发展配有
GPS定位的计算机化指挥调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售票系统,为运输业带来更多的客源,同时也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行服务。预备进行这方面示范工程的有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城市。
3.充分利用采集到的交通讯息和其他信息,建设独立于各治理部分之外的信息服务中心,用市场运作的手段开展交通讯息服务和与其相关的增值服务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一项有挑战性的试验。预备进行这方口试验的有北京、广州和重庆。
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交通。北京市在考虑2008年奥运会的交通时,充分留意到了智能交通系统。由于距2008年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规划工作。据本人了解,北京市为2008年奥运会已经安排了专门的项目开展北京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在交通治理系统的建设上,安排了“北京市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建设三年计划”,该项目对智能化的交通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综合交通治理系统以及道路交通监测、通讯和信息系统都有相应的考虑,并已经通过了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已全面展开。
发展任重道远 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任重道远。固然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题目:
一、熟悉方面的误区 “智能交通系统无用”、“现在的交通题目只要用了智能交通系统就能解决”、“智能交通系统就是交通工程的翻版”等熟悉都是片面的。
二、人才的缺乏
“假如仅懂交通技术的工程师或仅懂信息技术的工程师月薪是2000马克,则既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工程师的月薪就是5000马克”。这是最近我在考察欧洲智能交通的情况时,德国的有关人士告诉我的。德国比较缺乏既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我国也存在同样的题目。
三、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 西方今天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我国则大大压缩了发展的时间,这就使得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智能交通系统就表现出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
四、还没有与城市和公路的交通规划相衔接
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由于是新兴的,因此它还没有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进科技发展的内容之一。
总之,我们不应该将智能交通系统看得过于神秘和远远,但我们也不要将其看得过于简单。智能交通必将对交通运行的形态和治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把握好今天,努力推广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我们才能享受安全、舒适和快捷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