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和如何选购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和如何选购
说起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谓坎坷不平。早在19世纪,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就是近红外区域。但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近红外光谱的相关技术沉寂了一个多世纪。  
 水分测定仪|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密度计| 热流计| 浓度计| 折射仪| 采样仪
    20世纪60年代,随着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物质的含量与近红外区内多个不同的波长点吸收峰呈线性关系的理论,并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了农产品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等成分,才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一度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此后,近红外光谱再次进进了一个沉默的时期。

    70年代产生的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校正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成功应用,促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推广。到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样技术上所独占的特点,使人们重新熟悉了近红外光谱的价值,近红外光谱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进90年代,近红外光谱在产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广州市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使近红外光谱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进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近红外光是一种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其定义为波长78O~2526nm的光谱区。利用近红外光谱的优点有:
1.简单方便有不同的测样器件可直接测定液体、固体、半固体和胶状体等样品,检测本钱低。
2. 分析速度快一般样品可在lmin内完成。
3. 适用于近红外分析的光导纤维易得到,故易实现在线分析及监测,极适合于生产过程和恶劣环境下的样品分析。
4. 不损伤样品可称为无损检测。
5. 分辨率高可同时对样品多个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所以目前近红外技术在食品产业等领域应用较广泛。

    然而,近红外技术也有着它致命的弱点
1. 需要大量有代表性且化学值已知的样品建立模型。这样,对小批量样品的分析用近红外就显得不实际了。
2.模型需要不断更新,由于仪器状态改变或标准样品发生变化,模型也要随之变化了。
3.模型不通用,每台仪器的模型都不相同,增加使用的局限性。
4.建模本钱高,测试用度大。

    不管怎样,近红外技术在我们的日常检测中,对于比较成熟的检测项目,它还是有不可取代的特点的。把握好红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相关的检测仪器能的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什么样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最好?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近红外光谱仪器?这是初从事近红外分析的职员常提出的题目。实际上,“最好”仪器的定义是很难确定的,“最好”的仪器也是不存在的。由于对某一特定的仪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是随着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题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近红外光谱仪的分类方式比较多,但市场上分类主要还是按照仪器的分光器件的先进性来分,一般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五代技术):滤光片型、光栅色散型、傅立叶变换型、二极管阵列电感藕荷型和声光可调滤光器型(单晶体TeO2 )。
发布人:2011/5/7 9:32:001938 发布时间:2011/5/7 9:32: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9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