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挥发酚的流动注射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水中挥发酚的流动注射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材料
    超纯水(广州试剂厂):电阻率18.3MΩ·cm;1M NaOH(GR)储备溶液;3/17蒸馏试剂(V/V)的磷酸溶液;1g/L的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剂;1L的铁氰化钾缓冲液:溶解2.0g铁氰化钾(AR)、3.1g硼酸(AR)和3.75gKCl(AR)于8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M NaOH直到溶液的pH值达到10.5,稀释至刻度,搅拌摇匀。显色剂和缓冲液用0.45μm的过滤器过滤以降低系统的噪声信号。
    为了防止形成气泡,除了标准溶液以外,所有溶液都必须使用140kPa的氦气通过氦除气管(Lachat 部件号50100)除气1min。
1.2   仪器
    QC85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美国Lachat公司)。本文只介绍检出限最低的方法,方法编号为10-210-00-3-A。
1.3   标准溶液
    采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挥发酚标液(标准号GBW(E)080241),浓度(1000±15)mg/L(以苯酚计)。
1.4   样品的保存
    玻璃容器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后,将样品收集起来立即进行分析。如果不能马上分析样品,需采用1.5ml/L硫酸调节其pH大约为2,并存储于2~5℃的黑暗处,须在24h内完成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在样品经酸化和膜过滤(0.45μm)后,可存储多达两个星期。在测量之前,要用0.45μm的膜过滤样品,否则会堵塞阀或传输管线。
    油和焦油可在分析之前通过氯仿萃取去除。调节样品的pH值至12~12.5,用50ml氯仿萃取油和焦油。去掉氯仿层后,缓慢加热水层以蒸发掉水层内的额外氯仿。最后,pH值要调节到<7。
1.5   实验原理
    样品被带入连续运动的载液流,与磷酸混合,进行在线蒸馏。包含挥发酚物质的馏出物再与连续流动的4-氨基安替比林及铁氰化钾混合。馏出物中的酚被铁氰化物氧化,生成的醌物质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形成黄色的浓缩物,在500nm处进行比色测定,采用二次方程拟合工作曲线。本方法用于检测饮用水、地表水、盐水、生活和工业排放废水中的挥发酚,载液为超纯水。
    膜蒸馏是本实验的核心部分。该膜为强疏水性渗透膜,允许蒸汽通过,不允许液态水通过。当样品和蒸馏试剂被加热到145℃,汽化进入Note3相分离器,酚和水的蒸汽通过渗透膜进入Note6冷凝装置,与显色剂反应进入流通池进行比色,未汽化的液体作为废液排掉。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作曲线
    测定配制的标准液,得到的工作无限数据见表1。
                      表1  工作曲线数据

序号
浓度(μg/L)
峰面积(V-s)
峰高(V)
X相对标准偏差(%)
1
200
1.56
0.101
-2.3
2
100
0.762
0.0493
9.4
3
50.0
0.453
0.0270
-1.4
4
25.0
0.259
0.0147
-8.9
5
10.0
0.124
0.00654
-14.5
6
5.00
0.0659
0.00336
-1.6
7
2.00
0.0386
0.00181
-0.5
8
0.00
0.0163
7.08e-4
-

    采用二次曲线拟合工作曲线。拟合工作曲线图如图1所示。
 
2.2  方法检出限
    连续测量浓度为2.0μg/L的标准溶液22次,得到的谱图(删除第三个气泡峰,取21次重复的值)如图2所示。
根据21次重复测量的结果,计算得到:标准偏差(S)=0.248μg/L(n=21),平均值(x)=0.674μg/L,已知值为2.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 盐度计| 酸碱度计| 电导计| 水分测定仪| 浊度计| 色度计| 粘度计| 折射计| 滴定仪
 
    方法的检出限(MDL)=2.528×标准偏差(S)=0.63μg/L,略高于Lachat公司提供的0.43μg/L。
2.3   精密度
    使用40.0μg/L标准液连续测量9次得到的谱图如图3所示。
 
    根据图中浓度值计算得到:标准偏差(S)=0.77μg/L(n=9),平均值(x)=37.1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2.1%。
2.4    回收率
    主要对采集到的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样做了加标回收率实验(取水样10.00ml,加标液10.00ml)。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苯酚易挥发,在低浓度时回收率只有89.4%,在较高浓度范围的回收率比较理想。
                     表2  加标回收率结果

水样
水样浓度(μg/L)
标液浓度(μg/L)
加标后测定浓度(μg/L)
回收率(%)
珠江河水样
3.49
10.0
6.03
89.4
某工厂排污口
38.2
50.0
42.8
97.1
某受污染水域
87.4
200
136
94.8

2.5    与国标方法比较
    对流动注射分析法⑴和传统国标方法⑵的实验过程做了对照,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实验过程对照表

挥发酚检测方法
QC8500流动注射分析法(1)方法编号:10-210-00-3-AP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2)国标号:GB7490-87
取样体积
约11ml
250ml
前处理
过滤、酸化(不能及时检测时);冷凝系统只需冰水,且用量不大。
样品中加入硫酸铜、甲基橙指示剂、磷酸和小玻璃珠,需配制蒸馏、冷凝、收集系统,蒸馏、冷凝过程不断通自来水冷却。
样品反应周期
425秒/样
约60分钟/样
实验毒害性
反应管路全封闭,无氯仿萃取
实验过程手工操作,人体难免接触;采用氯仿萃取
方法检出限
0.6μg phenol/L
2μg phenol/L

    对同以珠江河水样品分别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国标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采用t检验法:
    1)检验假设:(1)法和(2)法物显著性差别(μ=μ0)。
    2) 随即配对,排序列表(见表3)。
    3)  计算统计量:
 =∑d/n=-0.76/6=-0.1267
    S=0.491
    t=0.632
    4)  自由度γ=n-1=5,查t值表P2,t(0.05,5)=2.57
    5)判定:0.632<2.57,t<ta,说明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可以接受检验假设(μ=μ0)。
                       表4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

序号
QC8500流动注射分析法(1)方法编号:10-210-00-3-A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2)国标号:GB7490-87
d(μg/L)
(1)—(2)
d2(μg/L)
(1)—(2)
1
3.28
3.86
-0.58
0.3364
2
3.38
3.77
-0.39
0.1521
3
3.27
3.76
-0.49
0.2404
4
3.20
3.27
-0.07
0.0049
5
3.80
3.57
0.23
0.0529
6
4.02
3.48
0.54
0.2916
n=6                                                   ∑d=-0.76     ∑d2=1.078

    注:d=(1)—(2);d2=[(1)—(2)]2
3   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测定水中挥发酚时,流动注射分析法与传统国家标准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前处理简单(只需过滤)、样品分析周期短、准确度和精密度好、自动化程度高、方法检出限低、不需使用氯仿、对环境和实验者比较友好等优点。将流动注射分析法与特定的检测技术相结合,对一些化学前处理比较复杂、样品数量多、采用传统手工方法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不太理想、样品浓度低、分析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分析水中的总氰、硫化物、阴离子洗涤剂等分析项目的分析效果更为显著。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动注射分析法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我国环境监测、医药和临床化验、工业在线分析等众多领域。
发布人:2011/1/26 9:46:001455 发布时间:2011/1/26 9:46: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4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