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原子吸收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物理干扰
 
  物理干扰是指由试样和标准溶液物理性质的差异所产生的干扰效应。
  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试样具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
 
2化学干扰
 
  待测元素与试样中共存组分或火焰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程度改变所造成的干扰称为化学干扰。
  消除方法
  1选择合适的原子化方法
  2加入释放剂
  3加入保护剂
  4加入基体改进剂
  5加入缓冲剂
 
3光谱干扰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的共振发射线要落在待测元素的吸收线中,而且两者的中心频率要很好的重合,而且要求没有其它光谱线落在单色器通带范围内,否则将会引起光谱干扰。常见的光谱线干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非共振线干扰
  在分析线波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其它共振线,将导致对待测元素灵敏度下降和工作曲线弯曲。
  消除方法:减少狭缝宽度
 
2空心阴极灯发射干扰
  空心阴极灯中的杂质和支持电极发射的谱线,以及灯内充的惰性气体发射的谱线与分析线相邻,不能被单色器分离,从而导致灵敏度下降,工作曲线弯曲。
  消除方法:采用纯度高的金属制作灯的阴极,改变内充气体种类测厚仪| 测速仪| 转速表| 压力表| 压力计| 真空表| 硬度计| 探伤仪| 电子称| 热像仪|
 
3光谱线重叠干扰
  原子吸收分析中个别的谱线重叠引起的干扰。
  消除方法:选用其它谱线或分离干扰元素
 
4电离干扰
 
  当火焰温度足够高时,基态原子会失去电子而变成带正电的离子,使火焰中能吸收特征谱线的中性基态原子数目逐渐减少,导致吸光度下降,测定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向吸光度坐标方向弯曲,这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
  消除方法:除适当控制火焰温度或采用富燃火焰外,主要通过加入过量的消电离剂。
 
5背景干扰
 
  背景吸收是分子吸收、火焰成分吸收及光散射的联合效应。背景吸收属于非原子吸收,并且一般都是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导致分析结果偏高。

  校正方法:临近非共振线校正法;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法;塞曼效应背景效应法。

发布人:2010/12/14 9:57:001235 发布时间:2010/12/14 9:57:00 此新闻已被浏览:12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