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发射光谱的工作原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

原子发射光谱的工作原理

一般状态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是处于基态的,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作用后,其最外层电子就会跃迁到高能级上,变为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原子极不稳定,在极短时间内就会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或能量更低的能级,将其吸收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去。


 

  每一种跃迁都会发射出一种波长的光,在光谱中相应的产生一种谱线,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原子核外能级也不同,所以产生的原子光谱也不同,每种元素只能辐射出一系列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对元素受激发后所发出的特征谱线进行测量,就可以对该种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原理: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在火焰、电弧放电等激发源作用下,发射出特有的原子光谱。因此,检测试样光谱中是否出现该元素的谱线,便可确定该元素是否村在。
  定量分析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在样品发射的光谱中,待测元素的谱线强度和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满足指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将有关数据处理后,制成工作曲线,从工作曲线上即可知道样品中欲测组分的含量。
发布人:2010/12/11 10:04:004508 发布时间:2010/12/11 10:04:00 此新闻已被浏览:4508次